秸秆利用就是好 “变废为宝”促增收

淮南日报 2020-04-16 08:08 大字

装箱、清洗、密封、上车,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大通区九龙岗镇的淮南市宏巨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访,在合作社大院里,社员们正在将包装整齐的双孢菇装车准备外运。

“一上午已经发了十几车货了,这些早上采摘的双孢菇,一般下午就可以运到目的地了。现在双孢菇市场批发价在12元一公斤左右,效益还不错。”合作社负责人一边带着记者现场参观,一边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合作社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去年,年产250吨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工,合作社现有菇棚246个,食用菌实现了全年生产,上市高峰期时的日产量达到了6.5吨。”

“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和牛粪,九龙岗镇境内有6万亩水稻和数千头奶牛,农作物秸秆和牛粪资源丰富,发展食用菌生产原料优势明显。”采访中,合作社理事长向记者介绍:“合作社现在每年需要5000吨左右农作物秸秆做原料,原料化利用,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助力社员增产增收。”

“宏巨食用菌合作社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利用,是淮南市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去年,淮南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775.22万亩,秸秆总产380.62万吨,可收集量294.79万吨,综合利用量276.3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7%,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达到40.7%,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达到27.9%,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完成5处,商品化基料化利用试点1处,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5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大中型秸秆沼气工程正加快推进建设,标准化秸秆收储点完成32个,秸秆发电3万千瓦,凤台秸秆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立淮南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把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制定《淮南市2019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加大了财政奖补力度,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每片补助5万元;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给予100万元专项奖补;对秸秆基料化生产新建设施、新购必要设备给予30%专项奖补,每个项目奖补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新建设施、新购必要设备给予30%专项奖补,每个项目奖补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等新建设施、新购必要设备给予30%专项奖补,每个项目奖补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同时,淮南市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的生物质压块、沼气等燃料、电力和热力,增值税即征即退100%;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的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生物炭等,增值税即征即退70%。符合条件的秸秆捡拾、打捆、切割、粉碎、压块等初加工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类别价格。另外建立了农作物秸秆运输“绿色通道”,车辆通过快检快速放行,整车合法装载捆扎打包后秸秆的运输车辆按规定享受普通公路过路过桥费等优惠政策。淮南市还探索参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适当放宽了秸秆运输车辆装载要求。

“各县区均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全面负责本辖区项目技术咨询与服务,并结合项目实施,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利用,实现了技术投入与产出并重,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宣传推介淮南市秸秆利用政策与资源,引进先进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同时,淮南市将进一步加强工作调研,制定秸秆产业园区建设和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规划,全力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变废为宝’促增收。”

新闻推荐

春入乡村美如画 描绘沃野新图景 淮南市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综述

本报记者柏松从曾经尘土飞扬的羊肠小路,到如今风景如画的通村大道;从曾经的“天然垃圾场”,到如今的美丽宜居乡村;从曾经为填...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