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按下“快进键” 跑出幸福“加速度”
在淮南东站,一列列高铁载着旅客的喜悦开往四面八方;高速公路上,奔驰的车辆见证着一座城市的繁荣力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南市交通运输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发展历程,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高铁为动脉,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线,以航道码头为依托,干支结合、水陆协调的交通发展格局,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交通立体化 出行多样化
从绿皮车、空调车再到复兴号……高速运转的列车见证了出行速度的变化。合淮蚌高铁建成通车,商杭高铁即将通车,淮南市“一纵一横”的高铁网正在形成,连接起京沪、京九、京广、京福高速铁路等国内交通动脉,实现与河南、河北、浙江、北京、天津、江西、福建等省市的交通对接,融入到“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大动脉中。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疏到密。合淮阜高速、淮蚌高速、济祁高速已建成通车,合霍阜高速即将动工,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实施谋划,“两纵三横”的高速网正在构建,与周边省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对接,使淮南市融入国家交通路网。目前,全市高速高铁里程已达228.6公里。
水运方面,淮南市建成了凤台海螺码头、潘集兴疃码头、毛集新淮码头等9个1000吨级泊位码头,正在建设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一期等9个1000吨级泊位码头;启动了引江济淮、淮河航道整治工程,实施了渡口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拥有7大港区、9条航道,航道里程396.6公里,渡口75道,码头泊位29个,正常营运船舶1686艘,运输能力达261万载重吨,初步构建了以煤炭、矿建材料、化工原料及制品、水泥等多货种综合物流运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公路织成网 村路大变样
近年来,九龙大道、孔李淮河大桥、凤台淮河二桥等建成通车,升级改造了G206合淮路、S339淮阜路等17条217.92公里重要国省干线,完成G206烟汕线、S242正东路等12条145公里国省干线大中修,着力构建了“放射型”主干线公路网。全市国省干线已达17条851.2公里,初步建立了市域周边快速接驳路网通道,成功接轨合肥、六安、阜阳、亳州、蚌埠、滁州等周边城市。
在发展“大交通”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小交通”建设。淮南市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升级改造农村公路1166条2021.7公里。目前,全市共有3525条7346公里县乡村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同时,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交通网络,全市共建成53个农村客运站(点)、569个候车亭(招呼站),开通农客班线438条,平均日发班次1511次,乡镇班车通达率为100%,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为100%。
运输能力强 公交发展优
经过培育和发展,淮南市已初步形成综合运输保障体系。全市拥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1.5万人,运输业户1.26万家,运输车辆36009辆;拥有省际班线67条、市际131条、县际13条,客运班线日均发送1660个班次3.1万人次。2017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216万人,旅客周转量22.3亿人公里,货运量1.26亿吨,货运周转量53.8亿吨公里。
公共出行,百姓最关切。为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淮南市推进了商合杭高铁山南、寿县综合客运枢纽、山南中央公园公交枢纽等5个枢纽站场建设,新改建196个公交站台、816个公交站牌,新增公交车200辆,新增、调整公交线路26条,建成了掌上公交查询、车载视频报站、车辆运营监控系统,完成公交“一卡通”上线,推进了城市公交成本规制、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工作。目前,全市公交车辆总保有量已达1251台,年公交客运总量1.45亿人次,公交线路总长794.4公里,城市公交线路77条,主干线覆盖率达98%。
从前慢,而今快。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与飞速发展的高铁、水运交相辉映,淮南的交通按下了发展“快进键”,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跑出了幸福生活“加速度”。
本报记者 廖凌云
新闻推荐
用好财政资金,建立保障机制,淮南市财政频出“组合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真金白银投入 共护绿水青山
深秋时节,漫步在八公山下,徜徉在焦岗湖边,行走在大街小巷,人们不由感叹,淮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近年来,全市上...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