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门调查测算,今年安徽省小麦亩均增收超过120元 今年小麦为啥效益高

安徽日报 2019-08-01 06:58 大字

全省小麦产业增加产值超51亿元

最近,凤台县刘集镇种粮大户彭广义卖掉了午季收获的最后一批小麦。不仅丰产而且增收,对彭广义来说,这是个值得庆祝的好年成。

“一共500多亩麦子,收了5万多斤。平均下来卖到了 1.05 元/斤。算算账,一亩纯收入比去年增收200多块钱。”彭广义说,像他这样的情况镇上比比皆是,“大家都增产了,一开始怕价格跌,没想到市场还比较平稳,没白辛苦一季”。

同样,在灵璧县,种粮大户程仁岭也喜获增收。“这几年都是搞的订单种植,给企业回收做种子。去年年成不好亏不少,今年一亩纯收入500多元,是最近几年效益最好的。”程仁岭说。

“增产的同时农民普遍增收,没有出现‘卖粮难’或者‘谷贱伤农’的情况。”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介绍,初步估算今年安徽省小麦因品质提升每亩比2018年增值90元以上,因单产提高增值30元以上,仅此两项小麦亩均增收超过120元,带动全省小麦产业增加产值51亿元以上。

6月中旬,农业农村部门曾对全省主产市小麦收购价格进行摸底调查,显示小麦田间地头均价在1.05元/斤以上,比2018年高出0.12元以上;粮食库点收购价高于1.12元/斤,最高达到1.16元/斤,较2018年大幅度提升,在国家最低保护价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势上扬。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谢玉兴介绍,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保持平稳,截至7月30日全省共收购小麦733.60万吨,其中最低价收购423.77万吨,同比分别增加365.96万吨、402.15万吨。

单产高、品质优奠定增收基础

效益显著提升,主要是单产高和品质优。

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虽然较上年减少约0.4%,但总产达到331.4亿斤,比去年增产9.9亿斤,总产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涌现出一大批小麦亩产超千斤的典型县,亳州、宿州、阜阳等地连片高产田块实测单产超过700公斤/亩,属本地小麦生产最好年份之一。

记者了解到,今年阜阳市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3.4亩小麦,经专家实测亩产高达818.6公斤,创安徽省小麦高产最新记录;亳州市涡阳县国家粮丰工程项目区3.47亩小麦实收测产815.6公斤/亩,也打破了安徽省小麦生产历史最高产记录。此前,安徽省实收测产记录为2014年宿州市埇桥区814.6公斤/亩。

品质优则意味着商品率高,能够享受托市收购政策,不愁销售。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检测结果显示,今年安徽省三等以上商品麦比重占样品总数的87.2%,较2018年提高32.6个百分点。“其中一等优质小麦占比达到40.0%,提高33.1个百分点,这么大幅度的提升是往年少有的。”谢玉兴表示。

监测中还发现,今年小麦样品不完善粒指标平均数值2.4%,较2018年下降13.3个百分点,比国家政策收储的一等小麦不完善粒6%的控制指标还要低3.6个百分点。小麦赤霉病粒平均值仅为0.2%,远低于4%安全指标。“今年小麦容重、等级、不完善粒、赤霉病粒等品质关键指标均表现优异,属历史上少有的好年份,为增收奠定了基础。”谢玉兴分析。

“今年的增产增收,表明抓粮食生产的路子是对的,要继续坚持抓专用优质粮生产。”张韪总结。

不久前,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主任科员曹高飞在阜阳等地就夏粮效益进行调研。据他介绍,今年专用小麦销路紧俏,价格高,展现了非常高的市场竞争力。专用基地小麦订单收购价比普通粮价格每斤要高3分钱到1毛钱,涡阳县新麦26强筋小麦市场收购价达到1.2元/斤以上,专用糯小麦市场收购价达到1.55元/斤,溢价能力彰显。

秋种计划发展2000万亩优质小麦

专用麦为何走俏?曹高飞分析,随着消费升级,小麦及其制品的需要越来越呈现细分化特点,专用面粉需求量迅速增加,带动专用麦的需求放大,价格水涨船高。

近年来安徽省立足“品种优先、品质保证、品牌引领”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初具规模。今年,全省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663万亩,约占小麦总面积38%;落实优质专用小麦订单893万亩,较上年增加15%;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 685万亩,较上年增加5%。

抓好优质专用粮食生产,重点在于基地建设和订单生产。据了解,安徽省准备8月召开秋种工作推进会,初步计划在小麦主产区发展20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签订生产订单1000万亩以上,努力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优质优价的关键在加工。7月27日,全省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安徽省优质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生产与加工间缺乏有效链接,专用粮的增收潜力没有充分释放。”座谈会上,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汪建来分析,比如品质区划问题、品质稳定性问题,馒头粉、饺子粉、面条粉等到底有哪些关健指标,主食工业化技术与生产过程中技术如何衔接等,迫切需要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安徽小麦要转型,发展好专用优质粮生产,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推动‘种、收、加’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融合”。

汪建来透露,安徽省正谋划实施小麦竞争力提升行动,开展优质粮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推动政企合作制订安徽好粮油系列标准,加强品种品质检测,向社会发布品质信息、供需信息,提供小麦全产业链技术服务,让科技与企业、市场进行无缝对接。

新闻推荐

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7月22日报道 汇聚最大“同心圆” 共谱创建“进行曲” 淮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整洁干净的街头,处处绿意盎然,鲜花绽放;十字路口,行人、车辆跟随红绿灯指挥有序通过,身穿红(黄)马甲,面带微笑的志愿者扶老携幼...

凤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