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00年蝶变为城中村“新样板” 平度凤台街道关家庙头村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

半岛都市报 2019-07-12 03:07 大字

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荣立元

在平度市现河旁边有这样一个村庄:500多米长的商业街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6月份投入使用;从商业街走出来是和谐小区里的“口袋公园”,地不见土、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再往前的村史馆里记录了这个村400多年的峥嵘巨变,感受到了村民勤劳勇敢、爱土爱乡、开拓进取的历史精神;村里以玉兰、海棠、樱花、红松分别为主题的四条主街道综合交错……置身其中,你会不禁赞叹:在寸土寸金的市区,还有这样宜居的城中村,这就是凤台街道关家庙头村。

明万历年间(1573年),邴全友由莱阳县迁此建村,繁衍生息,因地河边,取名现河屯,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村西头建关帝庙一座,香火旺盛,故改称关帝庙头。1967年“文革”期间,关帝庙被毁。至此,该村人将关帝庙头改称为关家庙头村。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晚上点灯都是一种奢侈,每月的灯油都只能凭油票领取。”今年80多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关家庙头村上世纪90年代初才有了黑白电视,只有富裕家庭才有,在当时它是衡量一个家庭经济程度高低的标志。关家庙头有记载的历史400余年,经历了旧社会贫穷苦难和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洗礼,又经历了翻身解放的喜悦、改革开放的巨大进步,可谓有忧有喜、有苦有甜,历史记忆犹新,精神财富厚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似惊天春雷响彻了关家庙头村,村里按照中央的思想指示,开始了“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但俗语说“秧要日头麻要雨”,农民的收成与水分不开,要想有充足的水资源,必须要就地打井。在关家庙头村书记的带领下,“土专家”拿着老式简易的探水棒,全体村民日夜挖井,水源区平均每十米就打一口井,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克服了治水的困难。2000年,在平度市的城乡规划下,关家庙头村的土地全部征收,但村民们勤奋思变,积极创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个体工商发展,一部分人员外出搞建筑维修和道路建设,用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在城乡发展的大趋势下,关家庙头村的村民住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在获得政府的批准后,村里搞起了居民小区建设,家家户户住上了大楼房,2009年建设竣工。为了发挥2005年荣获的社会治安先进村庄称号的影响力,特将小区取名为关家庙头和谐小区,开辟了治安村庄的康庄大道。2014年在凤台街道办事处组织的环境大整治活动中,关家庙头村改头换面,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关家庙头村经历了400多年的春风秋雨,有过衰落与贫穷,但更有过辉煌与成就;它的高速发展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缩影,村民们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一代代优秀的关家庙头儿女,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谱写着关家庙头村历史发展踏入新征程的华美篇章。

如今的关家庙头村刚被批准为平度市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以规划为先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集中抓好基础设施再提升、富民产业抓特色、劳务帮扶明方向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一个“村庄换新貌、社区树新风、设施趋完美、文化有底蕴、绿化全覆盖”的社会主义文明新村。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