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走一走 共同传承好家风
本报讯(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近日,一支名为“淮河流域乡村宗族家风、家训、家谱资料采集与整理”省级暑期实践调研团忙碌起来了,他们来到田区姚氏家族纪念碑、三和乡吴氏祠堂,凤台县丁集镇童氏祠堂等地,探源家谱档案,调研优良家风。
据了解,这支队伍由安徽理工大学学子组成,将用一个月时间,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淮河流域乡村宗族家风家训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及传承情况,希望发掘淮河流域各宗族、乡村社会中家庭、家教、家风方面的文化精髓,传承淮河儿女治家理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调研团成员首先来到姚氏家族纪念碑,他们认真采集碑文,了解淮南姚氏一族的发源以及发展历史。调研团负责人杨志华告诉记者,《姚家湾志》是以氏族发展变迁史为记述重点,着力从氏族源流、施教为先、今昔对比、古迹轶事等篇章,记述了自明朝洪武年间姚氏移居淮南以来,600余年的氏族发展史。而《淮南姚氏家训》提出的行为准则规范,立足于氏族,放眼社会,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在三和乡吴氏祠堂,吴氏后人吴清源老人得知调研团的来意后十分高兴,他拿出家族族谱,向调研团介绍族谱上各种名号的意义以及吴氏后人中比较有名气的几位人物,同时带领调研团参观了宗祠。老人希望,大家能够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的家风文化,并将其流传下去。
随后,调研团来到了清末著名书法家吴墨林后人的聚居地——凤台县丁集镇横塘村。丁集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了一批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家族祠堂,如童氏祠堂、葛氏家族纪念碑等,他表示,当地一直致力于宣传建设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并结合时代背景,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家训新的内涵,以此来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新闻推荐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村民李文传因为部队首长临走前的一句嘱托,56年义务为长眠于凤台县板张集村头的14位烈士守墓,直到生命的尽头。李文传去世后,儿子李学成继承父亲的遗志,薪火相传,让陵园松柏长青、巍...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