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让贫困户看到脱贫希望
本报记者王玲 摄影报道
7月24日,天刚蒙蒙亮,毛集镇黄岗村二组村民徐宗龙就拉着一车西瓜来到黄岗村的西瓜批发市场。因为最近高温,西瓜的需求量急增,新鲜的西瓜很快就被收购,验收、过秤、装车,既忙碌又有序,徐宗龙乐呵呵地看着一车西瓜被很快收购走,便又赶着回村打扫卫生。
今年61岁的徐宗龙是毛集镇黄岗村二组的一户村民,这个家庭在村里是有名的贫困户,因其妻子身体不好,大儿子40多岁,患先天癫痫病,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犯病机率越来越高,根本无法工作,小儿子一家三口也只能靠打工生活,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徐宗龙身上。毛集实验区毛集镇董岗村的相关负责人王永旷对于徐宗龙家特别了解,“他家特别困难,就在前几年他们一家六口人还住在祖辈留下的老房子里,你想想那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以前徐宗龙年轻能干时家里还勉强过得去,后来干不动了,就只能靠那六亩地种小麦和大豆,你们城里人不知道,农村是靠天收的,老天爷闹脾气的话真是颗粒无收,那一年就全荒了。”听到这,徐宗龙老人说:“是的,全家就靠六亩地,种粮食一亩地一年纯收入400元。去年秋季绝收,别说收入了,还亏了种子化肥钱呢!”
听到徐宗龙老人的辛酸话,记者忍不住难过起来,这样的家庭如何生存下去?王永旷看到记者欲言又止的样子,立刻接上话:“我们知道他家情况困难,在2016年为他们申请了低保,又在同年安装了光伏发电,今年有了健康扶贫政策,他大儿子的医疗救助这块又有了保障,开销少了很多。而且针对他家有六亩,光是种粮食难以保障,于是对他进行农业产业培训,安排他学习种西瓜,去年开始在六亩地里种小麦、种大豆再套种西瓜,让种地利益最大化。”
听着王永旷的话,记者的心一下子热了起来,随即问到徐宗龙老人。老人称村里对像他这样的家庭特别照顾,去年安装光伏发电,一年收入有3000元左右,低保收入一年有8000多元,光是这两项收入就顶自己种地的好几倍。以前大儿子一年光看病吃药要3000多元,有了医疗救助,可以报销80%以上,收入增加了,开支减少了,家庭条件自然变好了。“以前最困难时,要找人借钱过日子,现在手里有钱了,家里翻盖了三间小平房,住得舒服敞亮。不仅如此,村里还请来专家教种西瓜,一亩地收入有300元,而且还不耽误种粮食,一举多得。”徐宗龙老人说起现在的生活,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因为到现在他家还没有脱贫,所以我们安排他小儿子一家去上海打工,又给徐宗龙老人安排做村里的清洁工,再根据他的能力让他平时给村里做做统计啥的,一个月也能收入几百元。”王永旷接着介绍起来。一听到脱贫,徐宗龙老人立刻冲着王永旷喊了一句:“我申请了2017年脱贫户,你们村领导可别把我忘了!”
看到老人这么紧张地一喊,倒把我们喊乐了。王永旷笑着对记者说:“徐宗龙老人是共产党员,去年没摘掉贫困的帽子就已经很不舒服了,一直说要早点脱贫,所以始终惦记着。今年一定帮助他成为脱贫户!”徐宗龙老人听到王永旷的承诺,高兴坏了。就算这样,老人也不忘自己的工作,称要去地里看看自己的西瓜。我们微笑着目送老人远去,看到老人坚定的步伐,记者衷心祝福老人身体健康,2017年的梦想快快实现。
新闻推荐
消防官兵正在抬出一名伤者昨日上午10时前后,省城梅冲湖路与凤霞路路口,绿灯亮起时一辆大货车正准备启动,身后一辆大客车“砰”地一声撞了过来,事发时大客车上载满乘客,由于撞击剧烈,几乎一整车人不同程...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