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红十字志愿者风采录 曾家英爱心到底永远不老
本报讯(记者 李严)本是耄耋老太,说话做事却风风火火像个年轻人,那颗心更像年轻人般充满着火热激情。在淮南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里不分老幼人人都喊今年已76岁的曾家英“曾大姐”,她也总是乐呵呵地说,这样叫我最高兴,我永远不老,爱心到底。
出生革命干部家庭的曾家英退休后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生性乐于助人的她却闲不住。十余年前当她得知还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时,她开始了爱心助学路。在本市她长期资助架河乡齐王庙小学的贫困孩子,帮助凤台、潘集、谢家集区等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市外,她资助的有安庆、六安、合肥等地的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省外她更是十余年坚持资助四川甘孜州石渠县格蒙寺孤贫学校的藏族学生。2006年年过花甲的她不顾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和高原反应亲自到海拔4000多米、没有公路、没有水和电的孤贫学校看望孩子,捐赠了2万元。此后她又资助了玉树、西藏等边远贫困地区的6个贫困孩子。每个月20号左右退休金到账,她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来到邮局,把需要寄出去的资助款一笔笔寄走才安心,只给自己留下600元的生活费。她自己生活十分俭朴,只吃素菜,衣服全是儿女们孝敬。遇上国内外发生的大灾大难,她更是积极捐助。
70多岁的她经常跟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走村串户到处忙活,到百里外的王家玉孤儿院、到乡村敬老院、农村小学、到病患者床头、特困户家中、残疾人面前……她总是从随身带的挎布包里掏出一个个红包塞在贫弱者手中。一次晚上9时30分她从凤台刚回,得知次日一早市红十字会要带领年轻的志愿者到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乡村学校考察、帮扶,她坚决要求一定去。她和年轻的志愿者一道翻山越岭、马不停蹄地奔波两天,行程近千公里,其中一天只吃早晨一顿饭,一直奔波忙碌了半夜,她也没有掉队,风尘仆仆赶回淮南时是满脚泥土满身的汗水,可连晚她又去参加了另一场公益活动。一次盛夏,气温高达38摄氏度,市红十字会要去潘集区架河乡看望留守儿童,刚从外地赶回的她一听是要到自己的老家所在地,她一大早就跑过来,忙着搬装物品。在村里,满头大汗的曾大姐忙着搬卸货物,给孩子们发放物品,和留守儿童谈心。临近中午,大家要回市区了,可曾大姐不愿走,她说这儿不通车,好不容易来一趟,一定要去看看她资助的齐王庙小学,一阵子没去了,心里放不下。大家劝她,天太热了,下次再去吧,可曾大姐却抹抹头上的汗水乐呵呵地安慰大家:“三四里路,我一会就走到,就当我到公园散步吸收新鲜空气了。”
不仅是春节、中秋、六一等节日,她总会出现在给别人送温暖送快乐的现场。夹沟镇双目失明坚持做爱心鞋的聂道美、义丐谢傻子、唐山镇贫困中独自抚育3个孩子读书的孙全莉、泥河镇贫病交加的徐侠、丁集镇一贫如洗的老常……许许多多贫弱老人、妇女、孩子的面前总能看到曾大姐那亲切的笑容。
哪次公益活动她不参加都不行,“不要担心我,我不累,我是70多岁的人,30岁的心。我的爱心路还早着呢!”她的足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受她资助的孩子和家庭,哪里就会留下她爽朗的笑声和矫捷的身影。“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典型、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市十佳模范红十字志愿者、五星级志愿者等等荣誉敬馈给这位永远年轻的志愿者。
(本文文字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图为曾家英在金寨县果子园乡当年的红军模范小学佛堂坳小学看望孩子们。
新闻推荐
本报讯凤台县现有困难残疾人4901人、重度残疾人6107人。该县强化民生意识,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今年1至6月全县累计发放残疾人补贴资金382.49万元,其中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9.10万元...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