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延伸淮南豆腐文化内涵,凤台农技师自费制成大型工艺品摆件 2.2米“豆”器引来啧啧称奇丰富藏品意欲打造家庭“豆”文化博物馆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左琳琳 本报通讯员 王玉进 摄影报道
在凤台县顾桥镇文化站里,一批反映“大豆”文化的书画和器物正在展览,其中,一对上书“八公仙豆”、“天下第一豆” 高2.2米的大型“豆”器,常引得前来观看的人们啧啧称奇,这是顾桥镇农民出身的农技师李佩乐自己出资在瓷都景德镇烧制的,其余物件,也都是他的个人收藏。
2.2米高大型“豆”器全国独有
“这得多高呀?花了多少钱?”文化站里,不时有村民向李佩乐询问。李佩乐介绍说:“高度是2.2米,它的肚径将近一米,它的重量接近300公斤,是景德镇师傅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年时间才烧成的。”对于这个大型“豆”器的规格和制作过程,李佩乐说得很详细。
李佩乐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收集有关大豆文化的实物和书画,这也是丰富和延伸淮南豆腐文化内涵,把“淮南豆腐文化”这张名片擦得更鲜亮。在有了一定的收藏基础后,他就想能有个“大器”、“重器”,作为“镇馆之宝”。基于这样的想法,他阐述理念请人设计出“豆”器的小样,上书“八公仙豆”、“天下第一豆”烧制成工艺品摆件。而这个大型“豆”器则是放大制作的,全国就此一对。
“它是仿造‘豆\’的古代甲骨文字形制作的,你看它上边一横,底下是一个口,口子下面……”李佩乐说,“因为这个‘豆\’器大,不容易烧,烧制过程中有时就塌了。它不能用模型做,全部是手工胎,为了做这个独一无二的‘豆\’器,从设计到制成耗时一年,总共做了8个才烧制成这一对。”
书画器物收藏丰富淮南“大豆”文化
《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据了解,“豆”字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它是一件盛东西的器皿,大多是陶制的,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在古代,“菽”字才是豆类植物的总称,是五谷之一。
据介绍,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点像现在用的高脚杯,只是比杯子大得多,有的有盖有的无盖,有的有耳有的无耳。“豆”字最上面一横就代表盖子,下面的“口”表示“豆”内盛有食物,接下来的两条竖线代表高脚(柄),最下面一横表示底座。“豆”一般是用来盛食物的,有时也作礼器用。陶制的“豆”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在李佩乐的收藏中,便有一些陶、铜、瓷、石等各类材质的“豆”器。除此之外,在顾桥镇文化站里,还陈列有一幅幅围绕“大豆”文化的书画作品,这都是李佩乐请人创作的。书法中有多幅“天下第一豆”,笔端遒劲有力,书法中的“豆”字多是以象形文字笔法书写,以形见义,帮助理解豆器皿和大豆的起源及意义,让观赏者从中感悟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为李佩乐弘扬“大豆”文化的精神所感动,专门题写了“八公仙豆”、“天下第一豆”两幅书法。而悬挂于中堂的绘画作品《八公升仙图》,布景独特,视野开阔,仙气缭绕,气势磅礴,展现了八公炼丹、最后成仙升天这一美丽传说的独特魅力。
淮南优良地方大豆品种意蕴于“八公仙豆”
李佩乐是高级农民技师,他是个有很多想法的人,之前曾培育绿稻、黑稻、紫稻、红稻,再加上白糯米形成“五彩米”,引导当地农民增收,为此曾获得2003年“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其“淮王贡”牌“五彩米”也成为“淮南优秀旅游商品”。当“五彩米”生产基地因采煤沉陷,他不得不放弃“五彩米”的生产。之后,他引进过优良薯种育成重达3公斤以上“红薯王”,也曾涉足“淮南茶叶”的培育和挖掘,后来当他知道“淮南茶叶”已有人先于他而做了便放下了,因为他要做“原创”和“最先”的。直到确定了“淮南大豆”方向,从此沉迷于此。
李佩乐介绍,淮南是中华豆腐的发源地,已举办过多届“中国豆腐文化节”,说起来,豆腐文化之源是“豆”文化,淮南本地便有野生大豆。这样厘清后,他利用自己的农技师特长,引种栽培淮南野生大豆。同时,围绕“豆”文章,李佩乐开发“豆”食品,寻觅收藏古“豆”器,发掘延伸淮南“豆”文化。
李佩乐说,“豆”是古代的盛器,现代的食品,因此有“形”和“意”两方面。作为食品,淮南本地便出产优质大豆,小时候,最难忘的美食就是“香香豆”,那是用本地生产的豆子经农家铁锅爆炒,香脆可口、回味无穷,大人孩子作为零食,特别有淮河人家的生活气息,而以大豆为原料的“八公山豆腐”更是名满天下。着眼于此,李佩乐利用2年多时间考察研究,最终为淮南地方大豆命为“八公仙豆”。
李佩乐有意利用他的藏品建立一所家庭“豆”文化博物馆,他的思路也逐渐形成,就是以“探寻淮南豆腐历史轨迹”为课题,收集有关大豆的书籍,坚持不懈地研究汉代文化,形成“八公仙豆”系列旅游产品,与淮南豆腐文化一道,把“八公仙豆”做出品牌,做出文化。
图一:李佩乐展示他的“豆”器
图二:“豆”文化书法及“豆”器收藏品
新闻推荐
轨道交通“驾到”2010年7月20日合肥人翘首期盼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最终批文,即将从北京“驾到”合肥。2010年7月20日上午,本报特派记者从北京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快报回合肥。为了这一刻,合肥走过整整...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