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怀不乱柳下惠
□魏斌
利辛县城南33公里有个展沟集,集西南8公里有个柳林村,柳林村原来有一片茂密的柳树林,传说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柳下惠“坐怀不乱”即发生在这个地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道德高尚的君子,在这里建了柳庄寺,原有大殿、廊房10余间及柳下惠木雕像,均毁于民国时期,现仅存遗址。清嘉庆《凤台县志·营建》记载:“柳庄寺在展沟集西南八里,春秋时柳下惠居此附近,展姓尚多,传为展禽后裔。”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子禽,生于公元前720年11月18日,卒于公元前621年12月3日,享年百岁。山东新泰(一说河南濮阳)人。春秋时鲁国大夫,曾官拜鲁国士师(管理监狱的官)。因居官清正,执法严谨,得罪权势人物而辞官,归隐于柳下(展禽的食邑),谥号“惠”,故而称柳下惠。史书上讲柳下惠既有治国安邦之才,又具正人君子之风,是当时鲁国老幼皆知的人物。但是真正让他流芳百世的,还是那段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坐怀不乱”的佳话。
“坐怀不乱”的故事历史上流传着两种版本。一说是某年夏天,柳下惠外出访友,途遇大雨,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女正在里面拧衣,展禽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而不再回庙内。此事一经传出,被世人称为“柳下惠坐怀(槐)不乱”。第二种说法是在某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就宿于客栈,见一衣着单薄的女子前来投宿,正巧没有空房,柳下惠怕她冻坏,便将其让进房里,坐在自己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两人相互取暖,同坐一夜,并没有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后来,人们就以柳下惠坐怀不乱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此故事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民间半信半疑中流传。时至今日,有人认为此事有些不合常理,不可思议,对该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一位著名姓氏研究专家最近公开展示了一套不久前在安徽省发现的柳氏家谱。该家谱记载了柳氏一族从春秋时期柳下惠起至今的80多代柳氏族人。这位专家在《楚天都市报》上发表文章说,综合各类专家考证,以及自己对新近发现的柳氏家谱的研究来看,“柳下惠坐怀不乱”只是个故事。更有人甚至对该故事提出8种论说。一是“杜撰”说。说有关专家考证,最早提及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的是《孟子》和《荀子》。但《孟子》中也说是道听途说,并非亲眼所见,而且具体细节并不明晰;二是“人品”说。说柳下惠人品为世人称道,又是地道的读书人,重视自己的行为修养,势必能做出这么超凡脱俗的事情,为世人所敬佩,为男子所尊敬,为良家妇女所推崇。三是“同性恋”说。说柳下惠是位“同性恋”患者,对异性身体不感兴趣,所以才没有发生非礼;四是“性无能”说。认为柳下惠并非不想乱,而是没有能力乱。另外还有“掩盖”说、“石女”说、“一夜情”说、“妻管严”说等,总之,对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诸多疑问。
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陈立柱研究员对此事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说,历史上很多人和事,本人当时并没留下什么文字记载,许多都是后人或别人进行的记述,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自然保留了下来,这些旁证很容易引起争论。在记述某个人事情的时候,根据听到的故事进行记录,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演绎和推理也是合理的。所以类似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现在就全当是个历史故事而已,是后人为了说明他的贤德而采取的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
也有些人对那位姓氏专家的考证表示反对,认为就算柳下惠坐怀不乱只是一个历史故事,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国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历史典故也好,成语故事也罢,未必个个确有其事。包括“坐怀不乱”在内的典故,大多带有惩恶扬善的理想色彩,其中不少人物甚至已成了后人景仰的道德典范。现在,专家“考证”出“柳下惠坐怀不乱”纯系虚构,那是不是想间接说明自古至今,作为男人,谁也无法摆脱好色的本性呢?即使真是这样,也用不着打碎人们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借以标榜自己在“学术”上如何高明。
笔者以为,世上的事不能主观臆断,有时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往往都能成为事实。“坐怀不乱”也是一样,不管情节是真是假,古往今来,意志坚强者,看重身份、修养高深而不近女色者不乏其人,己所不能,为何要怀疑别人不能?今人还是应该为后人多留点美好的东西。
新闻推荐
安徽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打造便民办税新格局,实现多方共赢——国地税合作,纳税人满意
■本报记者夏海军“自从有了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每周只需到大厅来一趟就可以办妥”“过去每周至少跑国税办税厅两三趟,还要跑地税办税厅两三趟。自从有了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以来,每周只...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