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不屈的脊梁
2013年6月30日,徽州区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区54个村居、254个自然村、647个村民组不同程度受灾,尤其是地处山区的呈坎镇、洽舍乡、杨村乡、富溪乡最为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徽州区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铁军”精神,迎难而上,用勇于担当的勇气和智慧科学决策、沉着应对,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洪魔来袭,考验党委政府执行力
灾情就是命令!
该区迅速成立22个工作小组,每个乡镇明确1名总牵头领导、3至4名联系领导,对灾情特别严重的8个村,落实1至2名领导牵头负责,分赴抗灾一线开展工作,从领导力量上确保防汛救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杨村乡山口村是重灾区,山洪暴发导致村委会主任鲍国财家中进水达1米多深,电视、冰箱、粮食等财产几乎全部被淹,茶厂内茶叶加工机械被埋在淤泥中,但鲍国财没顾得上个人家庭惨重损失,一心只想着村民的安危,从6月30日一直带领党员群众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及时有序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洪灾期间,全区共转移受灾群众18000人、游客1600人;设置21个临时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2142人,区福利院收置灾区五保户18名。区政府紧急下拨救灾资金406万元,向受灾群众发放大米、饮用水、衣物、日用品等救灾物资。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清扫道路96公里,清除淤泥58.3万方,防疫消毒面积37万平方米。
为避免灾害的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区国土部门组织专家,对203处隐患点(含原2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现场勘查,对80处灾后地质灾害点及次生灾害隐患点进行登记造册。区住建、房管等部门逐户上门核查房屋受损情况,鉴定危房1035间,其中D级危房466间。对地质灾害隐患点、D级危房,设置警示标志,避免因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众志成城,千难万险无所惧
危急关头,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始终是群众的主心骨。
以村为单位,徽州区共组建51支党员突击队,面对灾情冲锋在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旗和党员干部的身影。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先后涌现出强忍失亲之痛、毅然坚守工作岗位的优秀干部范成林,洪灾面前无暇顾及86岁老母安危、一心扑在抗击洪灾最前沿的好支书罗时海,带领企业7台机械帮助灾区群众抢通生命线、不取一分报酬的优秀共产党员汪天福,自驾挖掘机从黄山区汤口镇跨区跨乡帮助杨村乡抢险救灾的志愿者村民汪金顺,以及始终战斗在最危险、最艰苦一线的武警官兵……他们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去,用实际行动让党徽熠熠生辉。
全区57个区直单位、620名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农村,在帮助结对帮扶村渡过灾情后,又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调度,将力量向呈坎村、容溪村、四村村、长潭村、张村村、篁村村、山口村、光明村等8个重灾村倾斜,深入村组户,广泛开展入户走访、心理疏导、核灾报灾、灾民转移安置、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除险加固、赈灾物质发放、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秩序稳定等工作,切实履行心理疏导员、政策宣传员、群众组织员、为民办事员和信息收集员“五大员”工作职责,为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760件。
干群合力,奋发图强建家园
灾情稍微缓解,徽州区广大干部群众便开始齐心合力、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经多方征求意见建议,该区制定出台《徽州区“13630”灾后安置补助办法》,采取集中安置和自主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既全面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又最大限度保证受灾群众利益。对于集中安置的,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安全方便、保证质量的要求,规划建设呈坎镇、富溪乡、杨村乡、洽舍乡共6个集中安置区,总建筑面积7.4万方、934套,总投资1.03亿元。
区交通、水利、公路、卫生、民政、供电、供水、通讯、住建等16个重点部门,派出143支小分队共28500人次深入重灾一线,迅速开展基础设施修复工作,保证了救灾需要,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区财政、民政、农业、林业等部门会同各乡镇,认真开展查灾核灾,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编报了一批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防治、河道治理、文物修复等项目,最大程度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透过车窗望去,众川河、丰乐河沿岸的崇山峻岭间,那些曾经被洪水肆虐过的农田,已经开始平整;重建新房拔地而起,新修建的道路通向远方,温暖和希望触手可及……
10万徽州区人民,在历史罕见的洪水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汪海燕·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这是我们今年新引进的‘二合一\’茶叶生产线,通过机器设备的不同组合,既可以生产出烘青,又能加工成红茶。”徽州区杨村乡浮溪人家茶业公司负责人曹永利兴致勃勃地介绍说,“我们今...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