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0年风雨农机路 □邵俊强

亳州新报 2011-06-10 17:41 大字

↑作业队员驾驶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海里穿行。

6月8日,蒙城县庄周街道办事处六里村,60多岁的老农机手杨孟启站在自家的院子里,打手机询问着儿子的消息。合上手机后,杨孟启叹了一口气说:“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不放心啊!”他的儿子杨张锋,此刻刚刚在淮北市濉溪县收割结束,驾驶着自家的福田谷神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奔赴更远的萧县。

杨孟启家的房子建得很漂亮,前后两幢四层小洋楼,两幢楼之间还东西相对建起8间厢房,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宽敞的楼房里,停放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院子外面,则停着一辆刚买的福田雷沃大型拖拉机,机后还悬挂着旋耕设备。谈起这些,杨孟启笑了,说:“这都是开机子挣的。只要不懒,日子咋会过不好呢?”

是的,杨孟启的钱,全部都是农机给他挣回来的。

小手扶叩开农机门

杨孟启自幼喜欢农业机械。那时候,还是在生产队里。上学的时候就被抽到当时的铁业社里打造犁子。没想到从此就爱上了农机。初中毕业后,大队里推荐他当兵,也推荐他到淮北煤矿上当工人,都被他拒绝了,心思在生产队里那台2105型柴油机上,操弄着它帮助生产队里改稻田,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的。

1980年前后,生产队散了,土地包产到户。属于公家的拆分的拆分,变卖的变卖。杨孟启再也开不上公家的柴油机了。这让他很郁闷。看着他整天无精打采的样子,有人提醒说,想开柴油机你不会自己买一台?

一语提醒梦中人。杨孟启脑子里豁然开朗:对啊,我咋不能自己买一台呢?

说干就干。听说淮河边上的凤台县种水稻,手扶拖拉机较多。杨孟启便东挪西借,又和几家邻居一起凑了600多元钱,跑到凤台县挨个生产队询问,终于买到一台废弃不用的手扶拖拉机。

从此,那台破旧的手扶拖拉机就成了杨孟启的摇钱树。农忙的时候,他用手扶拖拉机帮人犁地打场。农闲的时候,他用手扶拖拉机跑运输,拉个砖瓦,送个粮食。那时候,蒙城农村农业机械很少,柴油才1毛5分钱1公斤。给别人打麦场3元每小时,犁地2元每亩。一季子下来,也能赚不少钱。杨孟启两三年就把借款全部还上,还逐渐有了余钱。

由于手扶拖拉机是几家合买的。农忙季节要几家共用,生产的利润共同分成。手里有点闲钱后,杨孟启便有了单干的想法。开了几年后,那台旧手扶拖拉机也老得不成样子,不能再用了。杨孟启便打算把手扶拖拉机卖掉,重新买一台属于自己的拖拉机。

小四轮走上创业路

1984年,蒙城县外资办为了扶持农机发展,采取分批付款的方式向农村提供一批小四轮。得到这个消息后,杨孟启高兴极了,立即把那台破手扶拖拉机卖掉,办好手续,到城里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小四轮,又花了1500元钱买了一辆蒙城产的拖斗。

这时候,杨孟启才感到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农机手。先前那台小手扶是几家合买的,基本上以合用为主,挣钱的时候并不是太多。现在,小四轮属于他自己的了,他一定要让小四轮好好地发挥作用,为自己挣来万贯的家业!

从此,杨孟启一心扑在了农机上。他先后添置配齐了割晒机、轧碾、铁犁、播种机,农忙的时候,帮人犁地打场割麦播种,只要有活,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农闲的时候,他就跑运输。小四轮的性能比三个轮的手扶拖拉机强多了,也能出远门。杨孟启便开着小四轮,跑到淮北的老虎山上拉石灰、石子,到宿州的芦岭拉煤泥,一趟也能挣个十元二十元的。一年下来,竟然能有千把块钱的收入。由于要还账,杨孟启觉得自己特别能吃苦,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早晨4点多钟起床,摇响拖拉机后驱车百十公里到达目的地排队装货,再把货拉回蒙城卸下,回到家里就是晚上10点多了。一年四季风餐露宿,由于有钱挣,杨孟启没觉得日子有多苦,一边挣钱一边还账,还完账后又有了存款。杨孟启家的日子渐渐地奔上了小康。

1991年,腰包逐渐鼓起来的杨孟启把目标又一次提高,买了一台江淮40中型拖拉机,因为是二手拖拉机,杨孟启觉得用起来并不太顺手,开了一段时间又转手卖掉了,挂靠蒙城县公路站的名义,到山东省兖州买回来一台崭新的295中型拖拉机,继续他的农机生意,赚起钱来也比小型农机快多了。

收割机建起幸福楼

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增多,农业机械的投入越来越普遍。在丰厚的商机面前,平时小打小闹的农机手们纷纷把目光瞄向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型农业机械。背负式收割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这些生疏的名词也闯入了农民的生活。杨孟启瞄准了这一新生事物,决定把家里的农业机械全改换成大型农业机械。这时候,儿子杨张锋已经成家,家里多了一名新的农机手,也成为他最好的帮手。

经过反复比较,杨孟启再一次更换了手中的农机。这一次,他一次性投入5万元,买了一台上海50大型拖拉机,同时购置了一台配套联合收割机。以前收割小麦,仅仅是用割刀把小麦放倒在地里,还要用人工装车拉回场里碾轧脱粒。而他新上的这台收割机,悬挂在上海50后面,用条口袋对着出口,直接就可以接金灿灿的麦粒了。

新式农机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争抢农时的午收季节,受到了农民的青睐。那时候,六里村周围就杨孟启家有一台新式联合收割机,父子俩不分昼夜地收割。收割完毕后,紧接着就是播种。播种完毕不久,南边邻县的水稻又成熟了。父子俩再开着机械去邻县收获水稻。短短两年时间,就把5万元本钱挣了回来,净赚一台大型农机。

看到杨孟启捣鼓农机稳赚不赔,不少人纷纷加入了农机队伍。仅杨孟启所在的六里村,就增添了近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机械多了,当地的土地却没有增加,业务量明显降了下来。年轻的农机手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跨区作业这块蛋糕。这时候,杨孟启已经50多岁了,他让儿子当起主要农机手,自己反而成了副手,和儿子一道奔赴河南信阳、驻马店,省内阜阳、宿州、淮北等地,成了蒙城县3000台跨区作业农机的一员,自己也被社会送上了一个别致的名字——“麦客”。

麦客们走南闯北,根据不同地区小麦成熟的时差追逐着作业场地。一天收割六七十亩小麦,按每亩收割费50元计算,一天下来可以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样追风逐日地跨区域作业一个月左右,二三万元的纯收入没有问题。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农具应运而生,联合收割机也不仅仅局限于收割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都可以收割,同时还可以耕种。大型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皖北平原上千百年来的作业习惯,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城务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建起了小楼。

酸甜苦辣有谁知

看着一台又一台崭新的农业机械,一幢又一幢漂亮的小楼,人们羡慕农机手们来钱快。谈及这些,杨孟启苦笑着说:“俺们受的罪,常人哪能感受到!”

俗话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杨孟启介绍说,收割讲究的是天时,错过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一年中就那几天,要想尽可能在这一年一次的机会中有更多的收入,基本上要做到人闲机不闲,不分昼夜地干。一台农机至少要跟两名机手,早上出发,不知道午饭在哪里吃,不知道晚上在哪里住。帮人家收割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替人家打工,收的是辛苦得来的工钱。人家高兴了,管顿饭吃,不高兴了,收割完了钱一付就得走人。午收大忙季节,人生地不熟的,根本不知道哪儿有个饭店,有时一天一夜都吃不上一顿饭。买的方便面也没水泡,只能吃干的,再喝口矿泉水,累了的时候,另一名机手替换上来,就躺在地头上休息一会儿。

谈到受到的罪,杨孟启摸了摸头皮,笑着说头上现在还留着一长溜伤疤呢,这时他回忆起那次惊心动魄的受伤过程:那次正在麦地里收割着,悬挂收割机的钢丝断了,没法继续作业了。他把收割机停下来,自己钻到车下修理,一不小心,头顶撞到了收割机的铁皮上,当时就削掉一大块头皮,钻心地疼。杨孟启用手一摸,血水顿时染红了巴掌,几个手指都插进了头皮里。他赶紧跑回村子找到一个小诊所的医生,医生缝了10多针才把伤口缝合。这时候,血水已经顺着脖子把衣服都浸透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点都没敢耽误时间,修好收割机立即开赴邻县,继续收割,直到麦收季节过完回到家里,他才把头皮上的线拆掉。

外出作业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人生地不熟,受到当地人的欺生。与杨孟启同村的王玉军是六里村的文书,跨区作业的时候他担当起作业队的领头人。他回忆跨区作业的往事更显得惊心动魄:2005年,他带领6台收割机赴河南省淮滨县收割小麦。快收割完的时候,当地的村霸却拦着说一定要等几天,等没熟透的麦子成熟后割掉再让他们走。他们像做贼一样连工钱也没要完就偷偷地连夜溜走了。村霸却不依不饶,骑着10多辆摩托车带着棍棒追赶他们,要把他们“闷死”在那里。幸亏他们及时报了警,等到天明,在警察的保护下才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之后,他们再也没敢涉足过那个地区。还有一次,跨区作业队要返回家乡收割自家小麦,走到邻县的时候,遇到暴力拦截,要求他们在当地收割。他们没有同意,对方当时就棍棒乱舞,一个机手被打得头破血流。幸亏邻县有一位领导是蒙城老乡,通过他才解了围。那位受伤的机手吓得到家就把收割机卖了,再也不涉足这一行当了。至于少付工钱甚至不付工钱的更是常事。

话是这样说,杨孟启今年还是又花了6万多元,添置了一台二手大型福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儿子驾驶着奔赴萧县的就是那台。杨孟启说,这是儿子的主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比先前的背负式收割机更先进了,有了驾驶室,有了风扇,还能放置些生活用品,可以少受很多罪。至于挣钱不挣钱,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反正钱又不是借的,全当又添置一份家业。门前停着的那台福田雷沃大型拖拉机也刚买来不到10天。

30年风雨,30年沧桑,杨孟启开着农机走上致富路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农村一个时代的发展……

新闻推荐

篱笆:透着田园气息的乡镇

蒙城县篱笆镇位于蒙城县西南边境,以种植棉花、花生和黄花梨远近闻名,被誉为“三花之乡”。篱笆镇不仅物产丰饶,而且历史悠久,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n...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