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穿衣服” 土传病害少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20-04-17 11:22 大字

■ 本报星级记者刘刚 喻寒松

近年来,由于安徽省异常气候频发,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病虫害也进入高发状态,种子包衣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可有效抑制部分土传病害的发生。目前,种子包衣技术在安徽省推广情况又如何呢?

濉溪县百善镇青卫村叶志光这两天正忙着在地里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今年我种植了257亩小麦,目前出苗整齐,长势也旺,这与小麦种子包了衣密不可分。 ”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农户普遍没给小麦种子包衣,不仅难以防治土传病害,对小麦的最终品质和产量也造成影响。从2015年开始,他在播种前,试着用机器拌种给小麦种子包衣,效果非常明显。初冬时节,麦蜘蛛几乎没有发生。给种子包衣,农户节本成果也很明显,叶志光说,给种子包衣每亩需投入12—13元(国产药)和17—18元(进口药),但苗期要少打两遍药,每亩减少投入10多元。

与小麦一样,安徽省玉米种植户也普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给玉米种子包衣最少有10年时间了。 ”据涡阳县陈大镇农兴土地流转合作社创办人孙子富介绍,玉米种子包衣的好处太多了,首先种子不会生虫,种下去后还可以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少打两遍药,可以降低种植成本30元/亩左右。

省农科院植保所农药研究室主任陈雨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安徽省玉米种子100%包衣,小麦种子包衣也达到一半以上。 “为什么给种子包衣优点多,打个比喻,就像小孩从小身体好,长大后就少生病。 ”陈雨说,给种子包衣属于靶向施药,把药剂和种子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包衣,等于给种子“穿”上一层保护膜,减少了苗期农药使用次数,又避免了药剂在土壤中的漂移对周边的污染。同时,这种精准施药的方式对土传病害的防治也有很好的效果。而农民如果采用传统的对麦苗喷施药剂的防治手段,其用药量远远大于种子处理的药剂使用量,同时用药时机不易把握,施药部位以上部为主,但病原菌主要在土壤里,防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任学祥说,根据他们团队长期的相关试验显示,采用种子包衣技术的麦地对小麦纹枯病等总体防治效果在60—98%之间。

“虽然种子包衣好处多,但是安徽省一些地方的种植户仍然没有重视,特别是淮河以北的小麦种植户。 ”任学祥对记者说,由于淮河以北土传病害比淮河以南少,所以种植户觉得包衣可有可无,反正后期还是要打药防治。传统的种植习惯让部分小散户不愿意给种子包衣,这样就加重了后期病害的程度,如果遇到病害多发年,就会得不偿失。

亳州市谯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捷这几年在基层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种子包衣非常重要,他说,目前谯城区规模种植户全部都给种子包衣,特别是玉米种子达到100%包衣。小麦种子包衣现在推广也很快,特别是大户容易接受这一技术,但是小散户还是不愿意给种子包衣,他们仍然寄希望于后期打药,希望省里科技人员多多给农户普及这方面的常识,让他们掌握这一技术,减少后期药物的使用量,提高小麦品质。

“与小麦和玉米不一样,现在水稻种子几乎没有包衣的。 ”东至县大渡口镇八都湖村水稻种植大户周启忠对记者说,我们在育秧前基本上拌种处理,以减少地下病虫害的影响。望江县鸦滩镇三联村鲁毛头告诉记者,每年5月底和6月初单季稻播种前,他都用吡虫啉对种子进行拌种在处理,每亩成本约10元左右。 “对于水稻包衣剂,我来是持观望态度,不知道技术成熟度如何? ”他犹疑道,“如果效果很好,我还是愿意尝试的。 ”

水稻种子为何包衣比较少呢?记者就此采访了陈雨,他告诉记者,目前玉米、小麦两个品种的包衣技术很成熟,就是水稻种子包衣技术比较难掌握,需要催芽后才能包衣,操作上相对复杂一点,有些种植户感觉很麻烦就不愿意去做。下一步,省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团队要对水稻种子包衣技术进行研发,方便农民朋友使用。

新闻推荐

安徽省4月1日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 是淮北濉溪人,由境外返回后测出;省卫健委公布其行动轨迹

本报讯昨日,省卫健委通报了最新疫情信息,2020年4月1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

濉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濉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