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赫”其人

市场星报 2018-11-12 09:06 大字

段时间,参观“徽”煌 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图片全省联展,有专图介绍创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省新华印刷厂,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争取到了“德国援助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印刷”合作项目,开展了全面技术改造,引进德国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升级换代,如今一跃成为现代化的国家高端印刷企业。这背后凝聚了一个德国人的心血,他就是德方的项目执行人、德国专家赫斯莱因。这个老外,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赫,他身材高大,壮硕,足有1.9米,正宗的欧洲日尔曼人种,棕色的头发,蓝中带灰的眼睛。与他握手,有种被熊掌攥住的感觉,隐隐作疼,抬头一看,他却在憨憨地瞅着你笑呢。

他到合肥来的正是时候。1989年之后大批外国专家撤离中国,他却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最早返回中国的外国专家之一。德国人认真细致、严格按规矩办事的秉赋在老赫身上体现得十分真切。厂里希望能从软件援助经费里多挤点钱出来用于先进设备的引进,就明里暗里打老赫的主意。陪他和夫人英格一起去游黄山,邀请书画家来厂为他作画。老赫丝毫不会客气,特别喜欢安徽的大山名川,天都峰、天柱山、太平湖、天堂寨都留下了他和夫人的足迹,书画及市场上淘来的工艺品都照单全收。但一说起正事,他就装听不懂,签起单来,照旧不予通融。

老赫虽然刻板却也认理。那年,高精度高宝五色高速胶印机进厂,他按照德国的安装规程,要求厂里用10吨叉车卸装到机位上,车间的门不够高,还要拆墙。厂长苦于厂里无此大马力叉车设备,也不舍得破坏新建的厂房,觉得一点点移进去能解决问题,但跟老赫讲不通。于是就心生一计,指挥部下做好设施方案后,自己陪着老赫夫妇到厂对面巷子里去喝啤酒。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几个人拥着老赫穿过濉溪路回到厂里,老赫抬起醉眼一看,机器已就位,现场整理停当,他心里全明白了。

在合肥一呆就是十多个春秋。耳濡目染之下,他身上的中国元素也多了起来。他和夫人一个是1943年出生的,一个是1947年出生的,他自称是只公羊,说英格是头母猪。问他多大年纪了,他会把两手比划在头上“咩咩”地叫两声,孩子般地让你猜。他会在城隍庙与小贩讨价还价,甚至学会了拉大旗作虎皮。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和夫人开着辆三菱大越野,在合肥街头甚是瞩目,由于欧洲的行车规则与中国的差异,他俩常常惹麻烦。不过,警察看他是人高马大的外国人,知道他对行车规则不甚了解,一般都是耐心讲解规则为主。渐渐地,他也熟悉了合肥的道路规则,不会再有什么麻烦了。

2005年,他到了退休的年纪。老夫妻俩没有子女,在德国无牵无挂,爱上了大草原,说要在那天苍苍野茫茫处终老一生。2010年后,他和夫人来到合肥,找厂里的老朋友一起喝啤酒。看到现在改制后的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搬迁新厂址,新建整齐高大的厂房,当年他执行援助计划进口的机器又被新的更先进的装备替换下去了,他当年曾培训的技术骨干成了公司和各部门的新一届领导人,高兴地连连举杯。已届古稀之年的“老羊”头,不迭声地惊叹厂里的变化之大,赞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老赫,你是伴着改革开放走进合肥的外国朋友,衷心祝你长寿,再来合肥探亲访友——安徽新华的铁杆老友!

□合肥莫欣

新闻推荐

因地制宜,产业扶贫收实效

本报记者丁贤飞本报通讯员西凤近日,记者来到濉溪县铁佛镇刘楼村的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20余亩荷花已过盛放期,只见荷花池...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