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中传承历史文化 “春行皖北”新闻采访走进淮北市(上)

亳州新报 2017-04-05 15:00 大字
出土的数以千计的陶瓷碎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外景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

□本报记者 汝平 文/图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址

3月21日上午,“春行皖北”新闻采访走进了相城——淮北。淮北不仅能源经济出名,有“一黑一红”(煤炭和石榴),还有隋唐大运河故道遗址、临涣茶馆等遗存,历史文化悠久。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相土开城的伟业“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古相城内,秦砖汉瓦俯拾皆是,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楚风汉韵;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陈列着精彩纷呈的唐宋瓷器。目前,淮北正在打造“运河古镇”和柳孜运河遗址公园,重现大运河昔日繁华。

1999年,泗永公路修建到淮北市濉溪县柳孜村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石块,这些石块有的规整,有的很不规则,还有一些画像石等。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们的勘察和走访发现,这里曾挖出过大批类似的石块。经过现场勘察,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石构建筑,这些被挖出的石块,全部来自于这个石构建筑。

这个石构建筑究竟是什么呢?“经过1999年、2012年两次考古发掘,在柳孜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石构建筑,两者之间相距18.7米,南北相望。考古专家和建筑专家通过鉴定认为,这两个石构建筑为桥墩。”濉溪县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许仲秋介绍,同时,考古还发现了河道、河堤等重要遗迹,在深6米的河道内发现唐代大型木质沉船8艘,并出土了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经专家分析鉴定,发现这里为隋唐时期柳孜运河码头遗址,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故道,时代为隋至宋。

据了解,隋炀帝修建的隋唐大运河始发于长安(今西安),一路向东借道黄河到达荥阳(今河南郑州),在荥阳水分两路,一路向北到达幽州(今北京),一路向南到达杭州。

“隋唐大运河在隋唐宋时期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贯穿中国东西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也是文化交流、军事运输、商贸往来的桥梁和纽带,它推动了封建王朝走向鼎盛。如果没有这条大运河,就没有唐代的繁荣。”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杨建华说。

据介绍,柳孜运河遗址的发现是隋唐大运河考古的首次,此前,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隋唐大运河的考古工作一直是空白。柳孜运河遗址的发掘以及大量的出土文物,为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漕运制度、水利交通史、造船技术、陶瓷生产、商贸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99年,柳孜运河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濉溪柳孜运河遗址榜上有名。

古人与今人的零距离接触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通济渠上‘公家漕运、私家商旅、舳舻相继\’。可见当时通济渠的重要漕运地位和繁忙景象。”杨建华说。

据介绍,在柳孜900多平米的考古区域里,竟然发现了8艘唐代沉船,这在考古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沉船中有两个独木舟,其余均为木板平底船,船体结构严密,工艺精良,通体架设空梁,不设桅杆且无帆。这些沉船在反映当时运河漕船造船工艺的同时,也证明了柳孜是隋唐宋时期通济渠沿岸的经济重镇和驿站,商船在这里停泊休憩,装卸粮食、瓷器等生活用品。

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7000多件,按质地分为陶器、瓷器、铁器、铜器、石器、木器等,其中瓷器数量最多,各种可修复瓷器5000多件,不可修复瓷片10万余件,能辨识的有28个窑口的瓷器,不能辨识的还有20多个窑口的瓷器,基本包含了唐宋时期南北方各主要窑口的产品,这充分反映了因柳孜运河古道的开通而带来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频繁。

“出土文物中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茶具、乐器、泥塑制品、娱乐用品及赌博用具等,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运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隋堤垂柳、拱桥路人,街头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繁华又喧嚣的市井生活图。”杨建华说。

“出土文物中有不少动物形状的孩子玩具,跟现在的一些儿童玩具非常相似。还有赌博用的骰子,与现在人们打麻将用的骰子一脉相承,这些文物让古人的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有了零距离接触。”杨建华说。

如今,淮北市已经把淮北博物馆改为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内设有“运河遗韵”发掘遗址复原展厅、巨幅柳孜码头漕运繁忙图、隋炀帝巡游图等,在柳孜出土的唐宋瓷器和遗址考古发掘遗存都陈列在博物馆里。

在保护与开发中重现昔日繁华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重要文化工程。淮北市作为35个参与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之一,全面参与实施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并在制度建设、保护管理、经费投入、大运河文化宣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市委重视支持、人民热情参与、保护开发并重\’的具有淮北特色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机制,取得了大运保护申遗重要工作成果。”杨建华介绍说。

据介绍,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淮北作为大运河沿线城市,在加大对柳孜大运河码头遗址保护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运河旅游文化的开发,积极打造“运河古镇”。当地文化部门准备在遗址周围规划建设一个5A级运河景区,重新建设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陈列出土的文物。重新挖掘已经淤塞的河流、复建隋堤,再现大运河昔日繁华。

同样,淮北濉溪县的另一个历史文化古镇临涣镇,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临涣镇即秦末农民起义军攻克的第一个城池——“铚”。古城墙系夯土构筑,非常坚硬,城墙上筑有烽火台,墙外有护城河。通过考古调查,从城墙基部及断面文化层的包含物上可以看出,城墙始筑于战国,汉代又进行了第二次覆土夯筑。

进入唐代,临涣地区水路运输便利,对外交流频繁,商业交往发达,临涣古城出现了茶馆。经过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临涣茶馆日趋发达,成为临涣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一大景观。清末,临涣茶馆数目就已达十几家,并衍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临涣城址虽年代久远,规模较大,但保存较为完整。2006年,临涣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淮北市的保护与传承中,临涣镇已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临涣茶馆闻名遐迩,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优雅场所,也成为摄影家民俗文化创作的基地。

新闻推荐

淮北彩民平常心中得900余万大奖

今年双色球第2016119期开奖,全国开出4注一等奖,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三堤口一彩民以一张6元的“6+3”小复式票,中得1注一等奖和2注二等奖,累计奖金达938万余元。10月13日,中奖彩民周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