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年临涣,世纪茶馆 □ 黄家双

市场星报 2016-02-28 02:58 大字

[摘要]□ 黄家双

当金色的晨曦露出天际时,我已经奔驰在去临涣的高速公路上了。临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皖北小镇,我此行是去喝“棒棒茶”。

一个坐落在江淮平原与茶叶产地无缘的千年小镇,竟演绎600多年连绵不衰的“棒棒茶”情结。临涣古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临涣隶属淮北,原来这个地方也是一个郡县,曾经很是鼎盛,由于历史变迁,隶属几改,当年的火红已退,可依稀仍能看到它当年伟岸的影子,丰厚历史底蕴。古朴而淡雅的小镇,青砖碧瓦地安卧在一泓秀水的臂弯里。氤氲着泥土和黄花的田野的芬芳,仿佛素抹写意的山水卷轴。檐角高高低低错落的些许老屋,悠闲的坐在刻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小路的两旁,间中点缀着或疏或密的不知名的绿树,脚边不弃不离的一弯河水,静默安逸的就像生活的本来,无声但是凝重。

临涣茶馆蕴涵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特点。临涣老茶馆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店。临涣集镇坐落在浍河北岸,老茶馆大都近水临街,多依家舍而设。临涣的独特泉水最宜沏茶。临涣城下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它们是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四泉沿浍河之水“L”形排开。临涣得天独厚的古泉资源,是临涣茶馆名扬四方的一大优势。临涣茶馆的茶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唯一性,临涣当地不产茶,而是专门取自两百里以外的六安的茶梗,临涣人把这种低廉的茶梗叫做红茶棒。这种茶梗经临涣泉水的沏泡,雾气结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无穷。但是一旦将这种茶梗带出临涣,用其他地方的水沏泡,永远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味道、舒适的感觉和奇特的功效。

临涣现存十余家老茶楼,多数茶馆的茶炉依墙而建,通体为长方体,以煤炭为燃料,煤炭直接从上面添送,炉口一般可以并排放十几个水壶。火苗从茶炉洞内蹿出,直烧壶底。茶馆里一般都摆设着几张八仙桌或陈年古董般的简易方形木茶桌,简易长条木桌长凳。店主还在门面的两边或对面的空地处,放些粗糙的石蹲、石板和石凳,供客人多时使用。茶楼内没有什么装饰,陈旧的大堂里,摆着十多张古董般的木茶桌,大部分都已缺角少棱,配上那些土旧的茶壶,倒也很是搭调。我到的时候,早晨喝茶的人已散去,但还是有不少人在那坐着聊着,另有几个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慕名来喝茶。

坐定后开始点茶,所谓点茶就是点那一袋袋里的长约一公分、干草似的、颜色略有不同的“棒棒茶”梗。一壶水的价格从一元、二元到十几元不等。老板娘给我推荐了十元一壶的茶。只见她从口袋里抓出一大把红色的茶梗,撒进一个胖胖的粗瓷茶壶,从灶上提起一只黑乎乎的炊壶,冲入滚开的水,然后把茶壶和两只缺边少沿的敞口黑碗放在斑驳无漆的茶桌上。没有洗茶、沏茶、奉茶、闻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一系列繁文缛节。茶,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喝开了。

片刻,往黑色的茶碗里倒了一点茶水,茶水深红色,嗅之有淡淡的甜味。小抿一口,有股浓浓的红茶味,口感却涩涩的苦。见我轻轻地皱眉,旁边一个独自喝茶的老者笑了:再喝几碗,味道就不一样了!果然,几碗热茶下肚,嘴里感觉滑爽了。

临涣的味道,在于它的“老”:老街、老巷、老树、老桥,还有一群老人坐在老旧的茶楼里,端着老烟袋,眯着昏花的老眼拉着老旧的往事,到处都写满旧光阴的影子。我这个匆匆过客,捕捉的只是一点时光的碎片。临涣人饮茶,与风雅无关,仅是一种习俗,这习俗已然糅进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有茶的生活和没茶的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没有茶的生活,必然民生维艰,人们只能苟且地生存。而有了茶就有了不一样的生活,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是理性的、鲜活的、愉悦的,茶使临涣人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新闻推荐

为更好地保证冬季及春节用户用电安全日前国网淮北供电

为更好地保证冬季及春节用户用电安全,日前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日前组织相关部...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