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让汴河历史记忆辉映世界□高正文侯四明
泗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全程28.1公里,特别是泗县县城以东5.8公里的河段,基本上保持着原貌,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唯一活态遗址,研究价值很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通济渠泗县运河故道仍保存完好。董虎 摄 (宿州城区木牌坊运河发掘出土器物)
2014年6月22日,从正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传来好消息,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宿州市有了118公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宿州市泗县故道段和淮北市的柳孜运河遗址成功列入立即进入保护的遗产点。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两处遗产点都是古宿州的文化遗存,是宿州人民的永久的骄傲。消息传来,宿州一片欢腾。从党政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文化主管部门到新闻媒体,无不沉浸在历史文化辉映喜悦之中。
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漕运最繁忙的一段,全长650公里,“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资治通鉴·隋纪》,在隋炀帝时代所开凿的运河中,其开凿时间早、规模大,是体现中国古代早期的规划思想和建造工艺技术的重要河段。泗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全程28.1公里,特别是泗县县城以东5.8公里的河段,基本上保持着原貌,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唯一活态遗址,研究价值很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重拾湮灭的记忆,重寻已逝的辉煌,重振宿州精神,是宿州全民的渴望。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启动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这对宿州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雨,恰逢其时。
寻梦:从零开始,复活汴河历史记忆
其实在2006年以前,由于湮灭已久,宿州人都知道隋唐大运河曾经在这块土地上流淌,但具体的流经线路,还是个谜。
按照清人顾祖禹的考证,隋朝以前,汴河(通济渠东段)从商丘向东北流,到达虞城、夏邑县北,进入徐州辖区与泗水合流。隋朝以后,汴河则由商丘境内东南方向流到夏邑、永城县南,进入宿州市界,再由宿州市向东南流经灵璧、泗县,到盱眙入淮。顾祖禹又认为,汴河流经宿州,却没有进入宿州城:“汴河在城北。自河南永城县流入界,又东南流入虹县界。”他还说:“埇桥州北二十五里。亦名符离桥,今名永济桥,跨汴水上。”明确指出汴水在离今宿州城北二十五里的符离。
由于史籍对宿州汴水没有准确的定位,兼之宿州一些学者依据古代典籍做出汴水在宿州符离镇的考证,宿州城区无汴河之说一时占尽上风。即使1977年在离宿州城区东二十里的泗永公路(安徽泗县到河南永城县)东二铺段出土了木船和大量唐宋瓷器,并在城区东三铺、东四铺、大店镇田野调查时,发现散落民间的大量唐宋瓷器,只能推翻汴河走符离之说,仍然不能证明汴河经过宿州历史城区。
另一方面,在宿州城区,沿西关大街、中山街和东关大街,有一条明显高于南北两侧的大堤,百姓历来称为“隋堤”,而且在中山街南边不远,还有两条叫大河南街和小河南街的古老街道。更重要的是,纵贯宿州城区的这条“大堤”,西与已经证实的淮北濉溪县运河“柳孜运河遗址”、东与灵璧、泗县汴河故道天衣无缝的“焊接”为一体,它不是大运河,又是什么呢?
推测不等于现实。要证明推测就是现实,责任落在宿州市各相关单位,尤其是文物部门的肩上。早在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之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文物部门已经把工作做到了前面。他们连续把考察成果打报告给地方政府和省文物管理局,在市文物部门的极力争取和促成下,1984年8月,由历史、文物、地理、水利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国家“隋唐大运河综合科研考察团”对大运河进行了全程考察,在这次考察中,安徽省通济渠是考察的重点,宿州(时称宿县)是考察的重中之重。在宿州三天的考察,得到国家考察团和专家的一致赞许:“从杭州启程,已考察了三省,安徽准备最充分,宿县的材料最珍贵!”这次考察,为国家层面关注宿州段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2006年“京杭大运河”由国家文物局宣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启动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申遗。消息一出,宿州“坐”不住了。
“我们得给宿州人民一个交待,给宿州大运河一个交待!”时任市文物所所长的韩三华暗暗发誓。
2006年,宿州城市建设进入高潮,这也使宿州文物工作者高度紧张地关注汴河沿线建设,在此其间,进行了数次发掘,其中有两次重大发掘,不仅证明了大运河穿城而过的事实,还因出土文物的丰富珍贵,受到省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先后发掘的两个点,一个是建设宿州西关大街步行街,一个是在中山街中段建设埇上嘉苑,这两个点当时尚未有力证据证实在运河上。前者的发掘历时近半年,发掘出文化层9层,这些文化层反映了河道的开凿、使用、废弃的年代,首次掌握了运河河床剖面第一手资料,初步了解了运河开凿技术、使用、疏浚等信息,为科学解剖古运河在宿州境内结构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次发掘出土的文物种类多、数量大,主要有瓷器、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石器、琉璃器、玉器等,出土瓷器及瓷片数以几十万计,占出土文物的85%以上。涉及20多个古代窑系窑口,珍品琳琅满目,反映了唐宋时期中国的制瓷业技术水平发展到又一新的高度。
至此,大运河在宿州城区的走向被实物证实。这次发掘,成为当年安徽省文物的重大发现,也成为“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
追梦:“每次保护遗产,都是一次较量”
大运河通济渠全长600多公里,而宿州段就全长118公里,自西向东贯穿埇桥区、灵璧县和泗县,可谓点多线长。承担申遗与保护任务的市文物管理局在人力和财力相形见绌的不利情况下,文物工作者们依然不息不倦,坚守职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
2007年,一家开发商在市区西关大街启动步行街商住楼工程。由于该工程正处汴河上,必须先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是最低要求。当文物工作者找到开发商时,开发商拒不合作,以影响工程建设为名,向市相关部门和“双项办”、“纠风办”投拆,并鼓动拆迁户上访,到文物部门讨说法。顶着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压力,文物工作者据理力争,坚持以法办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开发商答应配合,为国家挽回了一大珍贵文物,也为大运河研究提供了众多实物资料。
提起“埇上嘉苑”大运河地下文物的发掘保护,市文物局局长韩三华略感欣慰。那次斗智斗勇,是文物保护的完胜。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建设单位要将施工区域内的考古调查、发掘等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发现重大文物应该停工,遇到特殊情况还要迁建。当时,韩三华找到开发商,要求他们停工,并支付费用进行抢救性文物保护。
“我敢打赌,我这工程不是什么大运河!你们要我停工,不是运河损失算谁的?”开发商不由分说。
“你们在我买的地块上挖东西,为什么要我掏钱?我又没让你挖!”开发商振振有词。
“钱你得照出,不是大运河,钱我加倍赔你!”早已对运河走向烂熟于心的韩三华撂下一句话。发掘工作一天天推进,正如所料,“埇上嘉苑”像有个“地下瓷库”,每天都能挖掘出大量唐宋瓷器。在这里,还发现了码头和沉船。惊世的发现连开发商都感到震惊。
当发掘进行到11米深时,由于地下水不断涌出,为保护好没有发掘出来的文物,考古专家们决定进行回填保护。这次发掘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出面与房产开发商协议,拿出补偿措施,换取开发商取消原本的建设规划,建设范围避开了运河河床,为条件成熟时在这里建筑运河码头专题博物馆预留了空间。
2012年7月,城区道东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为有效解决基本建设与运河保护的矛盾,在文物部门的建议下,市政府专门邀请河南和陕西等地的文物勘探专家对运河遗址进行勘探确认,历时一个多月,勘探出运河在该地段河床和两岸的具体位置,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
多年从事运河申遗和保护,韩三华有很多感慨,他说,提到文物的劫难,人们多会想到偷盗和文物走私,其实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才更令人揪心。文物保护面临尴尬,不是无法可依,而是“钱”字当头时,对文物保护法缺少关怀。正因为如此,每次保护遗产都是一次较量。其实,文物是历史和文明的见证,是最宝贵的遗产,其价值绝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圆梦:为了让运河“明珠”重现光华
大运河堙废后,宿州这个运河“明珠”也逐渐失去了光华。当国人把目光聚集大运河申遗,宿州看到了重现荣光的契机。
经过对市境内118公里运河遗址的反复调研,精益求精的遴选,最终选定宿州大运河保护遗产点段。2013年8月前,所有的遗产点、段必须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
宿州能否“鱼跃龙门”,在大运河世界遗产榜“榜上有名”,事关宿州荣誉。因此大运河启动世界遗产申报以后,宿州市抱定决战决胜的心态开展工作。从2007年开始,多次邀请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省文物局等部门专家来宿州调研、勘探,遴选遗产点,征求意见,补缺补差。通过举办论坛的方式扩大影响,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申遗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还专门成立了大运河宿州段申遗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时任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任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物管理局局长韩三华担任副主任。申遗领导小组建立申遗进展情况每月一通报和现场督查制度。按照申遗时间要求,倒排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相关单位奖惩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序进度完成。
为了尽量让每个遗产点在挑剔的国际专家面前都能“闪亮登场”,必不可少要做足功课。打造每个遗产点的特色和出彩点,宿州文物部门也没少“走出去,请进来”“拜佛求经”。宿州申遗8年间,遗产点列了十几个,由于无法确定哪一处能最终入选名单,只能对每一个遗产点都做详细的保护规划,在申遗的日日夜夜,全市各相关部门合力保证每个环节不出现漏洞。
“比如泗县段运河遗址共有48公里,其中28公里是有水的河道。这是中上游河道遗址没有的,是我们的独有的特色,我们就和省政协、省文物专家经多次跑点,商定打造‘活着\’的大运河品牌,我们又和专家们商定,从28公里河道中精选基本保持大运河原始风貌的6公里作为申报立即列入保护的遗产点。结果这个点列入了大运河世界遗产点。”韩三华说这话,脸上洋溢着喜悦。
为了展现泗县大运河遗址展示段最美的一面,市县文物部门积极配合各相关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河道清淤,拆违禁违,设立大运河遗址保护标志牌和界桩,对沿故道6公里定期打捞,拆除沿岸厕所、垃圾,净化了运河水体和沿岸环境。
在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泗县运河故道段也成功进入立即保护的遗产点。这是让人流泪的喜讯!市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宿州段大运河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在我们预料之中,也理所当然,她太美了!”是的,那是一条怎样的运河啊,“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隋唐大运河宿州段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势恢弘,烟波浩渺,有过“隋堤烟柳、龙舟帆影”的盛景。
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对于市文物工作者来说,并不意味着他们工作的终结,相反,从保护大运河遗址这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说,文物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实现立足遗产保护与百姓民生的和谐统一,力图打造还河于民的“民心工程”、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让历史文化的遗产真正辉映世界,他们感到任重道远!
图片由市文物管理局提供
新闻推荐
□ 程牧 记者 吴玉莲“速出警 勇破逃逸;为民忧 深受赞誉”,12月3日下午,在市交警支队事故大队,市民占先生将一面锦旗交给了民警。11月23日凌晨,黄山市中心城区...
濉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濉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