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七作家徒步问流包河实录 本报记者全程陪同采风
作家们在沿途采风途中,作家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补充“营养”作家们吃力地翻越一道河堤坎终于走到最下游,作家们十分振奋,并合影留念
包河是经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的一条自西北流向东南方向的过境河,也是亳州市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9月30日至10月4日,谯城区作协的张超凡、王飙、雅不知、张秀礼、唐贵芳、宋卉、黄凤云等7位作家,从包河的源头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张祠堂村开始沿河徒步,问流包河。一路上,7位作家察水系、看水质,问民情、访风物,掌握了不少有关包河水系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亳州市作家继徒步考察赵王河、洺河、武家河和油河之后,徒步考察的第五条流经亳州市的河流。此次走河考察活动,本报记者许发夫全程陪同采风。
尽管很累,作家们行走的步伐依然很坚定
一条干沟是源头
7位作家原准备10月1日开始徒步考察包河,此次活动的发起人、谯城区作协主席张超凡考虑到该河长达170多公里,其长度超过之前徒步考察的河流,担心国庆长假时间不够用,便决定提前半天行动。
9月30日,张超凡等7位作家吃过午饭后,搭乘谯城区水务局提供的车辆,向包河的源头驶去。顺便交代一句,之前亳州作家徒步的4条河流,都是从河流的最下游开始徒步探源,这次是从源头顺流考察。徒步走河之前,作家们从一些资料上得知,包河的源头在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尚楼村。到了尚楼村之后,作家们仅看到一条七八米宽、东西流向、长满蓬草的干涸的河床。拿不准这是否就是要徒步的包河,作家们向一位村民打听。大家从这位名叫尚向前的村民口中得知,包河的源头不在尚楼村,而是在距尚楼村西二里的张祠堂村。据尚向前介绍,包河的源头干涸已经有30年了,在他几岁时,“曾在包河里游泳”。
告别这位热心的村民,作家们便开始了徒步问流包河之旅。
一河污水穿城过
虽然是中秋时节,一行人走在没有遮拦的河堤上,感觉太阳还是很毒。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包河的河床上才开始出现浅浅的水流。在出现水流的不远处,有一个水闸——新郑阁水闸。越过水闸,包河才开始呈现出河的模样,但是河水呈黑褐色,污染较为严重,老远就能嗅到刺鼻的异味,作家们纷纷捂鼻前行。沿河走到商丘市区时,天色已晚,市区段的包河已被人工开挖,两岸有工人在施工,约有50米宽,但河水的污染更严重,异味更浓。见此,作家王飙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一河污水穿城过,不知市民咋生活?”
当晚,作家们摸黑选择离包河较远的一个浴场里歇脚。
10月1日早晨6点,作家们就起来了,随便在路边小吃摊吃点小吃就上路了。“走”出商丘市区,包河变得窄而浅,一些地方河床裸露,河水污染依然严重。作家们行至距商丘市区以南几华里的地方,看到一个巨大的排污口,很多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了包河,在入河处形成一圈圈白沫。这时,大家才明白包河上游污染严重的根由。作家雅不知说,包河上游的水源就来自这些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雨水,没有新的水源补充,其污染也就必然了。
一条少有传说的河
一路上,作家们除谈论河水污染严重的话题外,说得更多的便是包河名字的由来。对历史文化研究很有造诣的张超凡说,包河古称泡河,清朝时改称苞河,后来才叫包河。我们要了解包河的来历,就要知道最初为什么叫泡河。于是作家们边走边打听泡河的来历,但沿途问了很多人,没有一人能够给出答案。于是,善于联想的作家们便开始发表自己的“高见”。女作家唐贵芳说,包河发源于黄河附近,可能是当初黄河泛滥时,“泡”出的一条河流。大家都对唐贵芳的“高论”表示认可,认为“很有可能”。因为当初在源头时,看到包河北岸就是黄河故道,高耸的黄河大堤依然不减当年的雄姿。对此,作家张超凡又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之前走过的赵王河、洺河、油河,河水都比较深,河水深才有神秘感,才会有传说,名字才会有出处。包河上游无水,且水浅,名字没有来历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上游水源不充沛,包河河面宽窄变化并不明显,也就是七八米宽,远远看上去像一条“沟”,直到走至河南与安徽交界的谯城区颜集镇时,才有点“河”的意味,河面渐渐变宽,宽处竟达三四十米,河水的污染也没先前严重了。
是晚,作家们宿营在谯城区颜集镇一家小旅馆。
一个个地名都有故事
10月2日一大早,徒步一天多的作家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徒步问流之旅。在走到位于谯城区张店乡泥店村的包河河段时,大家才发现之前包河的河面变宽的原因,是一道包河闸将包河的水位抬高了三米多,过了这个闸后,包河又回到了七八米宽的境况。
徒步中,累了,作家们就随便在河堤上坐下休息片刻;饿了,遇到小集镇就吃些便饭,赶不到集镇,就途中吃点随身携带的月饼等干粮。当晚8点多钟,来到河南省永城的裴桥镇时,大家都累得散了架,其中张秀礼差点虚脱。大家找到一家每人10元的简陋旅馆夜宿。每来到一个地方,最能调动作家们兴趣的往往是地名的由来,因为地名往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根。经作家打探得知,如包河的源头所在地梁园区,曾是西汉梁孝王刘武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当年司马相如客居梁园数年,临别时的一句“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惜别喜好之地时的一句经典话语;还有包河流经的虞城县芒种桥乡,说是隋炀帝经运河到扬州,在虞城县被一条河拦住,他下令停船造桥,当时正值麦收大忙季节,老百姓也不得不放下镰刀前来架桥,芒种桥由此得名;还有后面包河流经的涡阳县丹城镇,是因老子曾在此炼丹而得名。
一段凄婉的爱情传奇
那么这个裴桥集的来历是什么呢?一位当地的老者给作家们讲述了该地地名的来历,想不到竟是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
相传,包河很久以前经常发大水。这一年,连续的大雨把包河桥冲垮了,很多人因此丢掉了性命,这其中就包括家住包河附近李庄的年轻后生裴文生的母亲。裴文生悲痛之余,决心为包河重修一座坚固的桥。正在为设计桥犯难时,包河中龙王的女儿为裴文生的行为所感动,扮成村姑向其倾诉了爱慕之情,并表示和他一起修桥。后来两人结为了夫妻。可是好景不长,龙女跑到凡间私自与人结婚的事被龙王得知。龙王大怒,趁裴文生不在家,派虾兵蟹将将龙女捉回了龙宫。龙女被带走前,挣扎着脱掉了绘有桥图案的鞋子。后来裴文生按照鞋上面的图案,修建了桥。桥建好后,方便了两岸百姓,可是裴文生耐不住思妻之情,不久跳河殉情而死。龙女得知真相后,也郁郁而终。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裴文生,就把他修建的那座桥叫裴桥,他所在的李庄村也改称为裴桥村,即今天的裴桥镇所在地。
一个永远的睡姿
10月3日早上7时许,作家们感叹着裴文生与龙女的忠贞爱情,继续前行。此时,他们已经到了包河的中游,水面渐渐变宽,河水污染也不再那么明显。经过三天多的持续跋涉,作家们都疲惫不堪,脚上都打了水泡。在接近中午12点时,作家们到了涡阳县丹城镇。在镇政府办公室,大家向值班的镇干部了解了一些当地的文化风物。吃过午饭后,作家们又继续前行,行至下午5点多,来到了涡阳县的石弓镇。
听说作家们是沿河考察的,镇上一位名叫陈凤军的老者热情地向作家们推荐镇上的一处古迹——陈抟卧迹。陈抟是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谯城区人。听说陈抟曾在这里睡过觉,并留下了痕迹,作为陈抟的乡人,作家们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一天的疲惫也似乎少了不少。在陈凤军老人的带领下,作家们来到一个巷子的后边,见到一块突兀的巨石。老人指着石头上一个凹洼处,告诉作家,陈抟当年是怎么在这里“一觉睡了八百年”的。作家们也不顾疲惫和形象,纷纷睡在陈抟卧迹处,模仿当年大师睡觉时的仙姿。
一座古城茶飘香
10月4日一早,作家们告别了石弓镇,继续问流包河。在连续走了大约四个小时后,作家们进入了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境内。由于这里已经接近下游,河面开阔,岸边水草丰美,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绝对想不到这个水面宽达上百米的河流,其源头已经干涸多年,且上游的河面仅仅是条窄窄的细沟。
来之前,作家们从有关资料获悉,包河将在临涣镇附近汇入浍河。行走了四天多,马上就要到达包河的最下游,作家们都有点兴奋,一边欣赏包河下游的大美,一边谈论着临涣集的茶文化。
据张超凡介绍,临涣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其中茶文化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临涣的茶有名,得益于临涣的泉水。临涣的龙泉、金珠泉、饮马泉和龙须泉四大古泉,各具特色,很适合泡茶。临涣当地不产茶,用来泡水的茶棒取自安徽六安,这种茶棒是六安瓜片在处理过程中剔除的废料,因此临涣人把这种物美价廉的茶梗叫棒棒茶。神奇的是,这种几乎被人废弃的下脚料经临涣茶水的泡沏后能产生奇异的效果,其茶入杯,雾气结顶,汤色红艳,味道甘美,既带有丝丝蜜香,又蕴有淡淡苹果味,回味无穷。更奇的是,六安茶梗一经带出临涣,用别处的水沏泡,无论如何也没有这种味道。张超凡说,百闻不如一“喝”,考察完包河后,他将请大家到茶馆一聚,作为这次徒步问流的收篇之作。
在下午3点多,作家们在临涣茶的“引诱”下,终于来到了包河的最下游处,只见宽阔的包河与更为壮阔的浍河融为一体,继续东流而去。至此,作家们徒步问流包河夙愿实现,纷纷在此拍照留念。之后,作家们便来到临涣集一家最为古老的茶楼——南阁茶楼,开始细细品咂棒棒茶的神奇,“盘点”这次徒步之旅带来的收获……
记者许发夫
新闻推荐
“必须跟我赌,输完才准走” 小饭店老板走上“黑道”,开设赌场,被判二十年 记者 王涛
星报讯 黑龙江人邢某某来到安徽濉溪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能成为一个“黑老大”。开始,他只开了一个小饭店。 短短几年内,他结交了一大批社会闲散人员,形成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在当地称霸一...
濉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濉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