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同在传统农业时期镰刀的作用却不可替代每当田管收
□张建同
在传统农业时期,镰刀的作用却不可替代,每当田管收割之时,能买到几把锋利耐用的镰刀便可事半功倍,也是人们的期盼。从魏晋时期开始,蒙城人就有了这样的福分,因为这里来了一位铁匠,他和他的徒弟徒孙们,一代又一代地给蒙城人打制出数不清的好镰刀。这个人叫嵇康,他打制的镰刀,人们亲切地管它叫“嵇康镰”。
嵇康是谁?咱亳州人不陌生。他是谯国铚县(今濉溪县临涣镇)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竹林七贤”之一,相貌堂堂,才华出众,官至中散大夫,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孙女婿。司马昭篡位后,他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归隐,又因仰慕庄子,便来到庄子故里蒙城,从此远离尘嚣,潜心修道。
嵇康来到蒙城,见县城东北角有一个大水塘,碧波粼粼,清荷飘香,中央有一座小山,青竹吐绿,垂柳婀娜,景色宜人。遂隐居在这座茂林修竹的小山之上,并把这座小山命名为“嵇山”。每当夜幕降临,嵇山上明月当空,凉风习习,树影婆娑,秋虫啁啾,犹如仙境一般,因此,“嵇山月夜”也成为古漆园八景之一。
隐居中的嵇康,天天枕青石,卧竹林,嗜酒肉,抚古琴,无忧无虑,好不自在。他在山南开了一片小菜园,亲自翻土施肥,提水浇灌,可他借来的镰刀、铲子之类的农具不是卷刃,就是粗钝,一点儿也不好用,费力费时不出活。“老百姓一年到头都是用这样的农具劳作,多辛苦啊!我何不学着打铁当铁匠?一来可以帮帮他们,二来换点酒钱。”说干就干,不几天,嵇山北边的大柳树下,便有了一个铁匠炉子。
俗话说:“读过四书五经,百事无师自通。”嵇康不仅很快学会了打铁,而且练就了一手的好手艺,他打制的镰刀,钢口好,样式巧,锋利耐用,价钱便宜,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慕名前来购买。他打制的铁器就摆放在他的火炉旁,不出摊,不吆喝,但从不积存,打多少把卖多少把。
街坊邻居需要镰刀、斧子什么的,他总是二话不说,点燃炉火,拉起风箱。炉火熊熊燃烧着,嵇康裸露着刚健的上身,黝黑的臂膀抡起铁锤,有节奏地敲打着铁砧,铿锵如乐,一会儿功夫便大功告成。每次打铁,他不仅不感觉劳累,相反有点痴迷。干完活,他便纵身跳进水塘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上岸“咕咚咕咚”喝上几口烧酒,然后倚靠着大垂柳,在沉醉的春风里吟诗清唱……
再说县城北关有个叫李二的年轻人,勤快能干,长得五大三粗,膀横腰圆。他经常光顾嵇康的铁匠炉,亲眼看到嵇康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心里实在不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诚心诚意做嵇康的徒弟,嵇康也了解李二的为人,欣然接收了这个徒弟。从此,师徒二人朝夕相伴,一个诚心教,一个用心学,打制出的嵇康镰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
一眨眼三年过去,李二该出师了。夫妇俩在家安排了一桌酒菜,要好好感谢师父这几年的关爱。分别的时候,嵇康从腰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红布包,送给徒弟,深情地说道:“李二呀,你跟为师打铁三年,没少受苦受累。你也知道为师不会聚财,也没啥好东西送给你,这布包里是我的礼物,就送给你们夫妻俩做个纪念吧。”
李二很是感激,双手接过红布包,连忙道谢。只是李二的媳妇王氏有点失望,原以为师父会给一笔钱财,没承想只是个小小的红布包。看到这儿,嵇康又嘱咐道:“李二呀,你可别轻看了这小小的礼物。要说它不值钱,一分半文也没人要;要说它值钱,万两黄金也难买。不过,你们要等我百年之后,才会知道它的用处。”说完,嵇康起身离座,辞别李二夫妇,心满意足地回到竹林之中。
李二送师父嵇康前脚刚走,王氏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红布包,见里面并没有什么金砖银锭,而是一枚中指长短、大拇指粗细的钢戳子,一端刻着一个“嵇”字。“俺家李二辛辛苦苦给你干了三年活,就给俺一个不压秤星的铁头子!还说万两黄金也难买,我看就是一分半文也没人要!”说完,将散开的红布包朝李二手里一塞。李二看了看这只铁头子,原来是师父的钢戳子。李二深知师父的为人,毫不怀疑师父的心意,便认真用红布把钢戳子包好,塞进堂屋房檐麦草底下了。心里也很纳闷:师父送我这个钢戳子,这有什么用呢?
三年后,嵇康遭奸臣陷害,冤死在京城。噩耗传来,城里的百姓都很悲痛,全县的百姓都很悲痛,全国的百姓都很悲痛,李二更是哭得死去活来。李二的老婆却不以为然道:“哭啥哭,死了你师傅,咱老百姓就用不上镰刀啦!”
“死了师父,咱老百姓就用不上镰刀啦!”一句话,提醒了李二。“师父给我他的钢戳子,不就是想让我继承他的遗业,为老百姓继续打制‘嵇康镰\’吗?”想到这儿,李二赶忙跑回家,从堂屋房檐麦草底下掏出那个红布包,打开布包,师父的那枚钢戳子依然闪闪发光。
李二对王氏说:“师父对咱不薄呀,师父走了,我是他徒弟,用这个钢戳子一印,我打的镰刀不成了‘嵇康镰\’啦?人家见了嵇康镰,肯定会争着买。这是师父帮咱家发财呀!”王氏一听,是这个理儿,便让李二试试看。第二天,李二每打制好一把镰刀,王氏就用师父的钢戳子,在镰刀的刀背下方印上一个“嵇”字。这一招果然灵验,凡是印着“嵇”字的镰刀,人们见了都争着买,有多少卖多少。这样一来,李二的铁匠生意兴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富裕。李二老婆看着金钱银钱直往家滚,高兴极了,逢人便说:“俺师父嵇康就是个神仙!”
又过了一些年,李二死了。临终前,李二把师父嵇康的钢戳子传给了徒弟。多年以后,徒弟也死了,徒弟又把这枚刻着“嵇”字的钢戳子传给了他的徒弟,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从古代一直传到现代。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直到解放前后,蒙城北关的铁匠铺上,每把镰刀上都还印着“嵇”字呢。
新闻推荐
星报讯 2007年3月,杭州某建设集团公司将其承包的濉溪县临涣选煤厂集控化验楼水电部分工程分包给宋咏施工。宋咏将该工程施工完毕并交付该公司,但该公司仅付部分工资,余额22000元一拖再拖。宋...
濉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濉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