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修缮”少“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谨防推土机抹去“城市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一些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愈发显得突出。由于缺乏对城市建设的辨证思考,一些地方只重发展而轻文化,致使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在推土机下,一条条传统街道、一片片历史街区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本报讯 安徽省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和发展基础,在城市化进程中,决不能“急功近利”或“大跃进”,片面追求“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导致一些历史城市街区被新兴现代建筑群所淹没吞并。省政协委员徐华日前疾呼,要重视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旧城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的地区,又是房地产开发激烈争夺的地段,但是当前一些地方为了打造“形象工程”、追逐经济效益,不惜拆除历史街区,拓宽传统道路,兴建现代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周围环境遭到伤害。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星罗密布着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从历史传承和人文角度来看,一堵有历史信息的百年老墙的价值要远高于一座光灿照人的现代建筑。徐华委员说,像上海的新天地、老码头,北京的后海、簋街,南京的总统府(1912),成都的宽窄巷子……一说起这些,它们各自的城市特色便扑面而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东至县东流古街、休宁县万安古镇、泾县陈村古镇、濉溪县临涣古镇、铜陵市大通古镇等等,也都彰显出各地独有的特色和风情以及民族文化传统。
特别是省会合肥,一系列徽系建筑、建国初期的苏式文化特色建筑(安徽日报社、老博物馆、江淮大剧院)等,亦都沉淀着城市悠久的文化底蕴。还如,位于“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中心地段的长江饭店,多年来在合肥乃至安徽人的心里有着美好的记忆,但由于机制问题即将转型经营。凡此种种,都需要政府发挥统筹规划和引导作用,尊重历史、崇尚文化,寻求城市特色化发展,在发展中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这不仅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城市化没有统一的模式,多数城市需体现“特色化”。但“特色化”不能只是“现代化”,而人为将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割裂。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文脉和资本。政府应重新审视并严格编制城市管理“紫线”,引导城市理性发展。正如徐华委员所说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魅力;城市个性魅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就体现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上。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19日,民盟淮北市委会带领濉溪县支部开展助残日活动,濉溪支部的医卫专家为残疾人做了身体检查和康复咨询的活动,并带去了健康科普读物,活跃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了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
濉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濉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