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世界语言讲述“安徽故事” 记者 俞宝强

市场星报 2011-04-08 06:36 大字

“2011年底前,力争完成申报文本编制并做好申遗相关准备工作。2012年9月底前,向世界遗产中心预提交申报文本。2013年,正式提交申报文本,并迎接考察。”7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包括安徽在内的8个省市联合进行的大运河申遗“时间表”出炉,争取在2014年申报世界遗产成功。   

安徽大运河申遗路径基本确定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大运河一直“奔跑”在“申遗”的路上。

隋唐大运河在安徽省境内属于通济渠,沟通黄河和淮河,流经淮北和宿州两市,全长180公里。大运河申遗中已经确保将安徽重要点段列入,争取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百善隋堤遗址及宿州泗县活运河,埇桥区宋代码头等多处文化遗产点项目申报成功。

淮北“大运河研究保护”影响全国

1999年泗永公路建设施工中,在濉溪县柳孜发现隋唐大运河遗址,成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进入2006年以来,淮北市政协积极组织文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隋唐古运河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并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呼吁关注隋唐大运河,关注安徽。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隋唐大运河今已淤塞,基本变成了“死”运河,但在安徽省泗县长沟镇却有一段全国唯一的“活运河”,长达25公里。这段故道大体保持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原貌。

安徽省这段南北运河保存最完整

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阚绪杭介绍,安徽省段的大运河,距离地表都很浅。运河从黄河延伸过来,在河南境内,除了永城、商丘以外,商丘上游河道,都已被埋在黄沙下面四五米到30米以下。运河从永城到洪泽湖200多公里,都在地面以上,河堤很高。解放以后,农田建设过程中平整河道。现在,随着村庄和城市的建设,挖地基时把河道覆盖了。但是具体的位置、途经的路线是可以勘探到的。相比外省段的运河来说,安徽省这一段是南北运河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此外,柳孜运河遗址的“一期发掘报告”,是目前中国大运河隋唐运河段,惟一一部规范化的科学考古发掘报告。

大运河“申遗”进入倒计时

随着大运河“申遗”进入倒计时,宿州、淮北两市开始了“冲刺”。

据介绍,淮北市已为此专门成立了大运河“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濉溪县隋唐大运河遗址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好柳孜运河遗址博物馆,做好出土文物陈列馆、仿古瓷器一条街等配套建设工作,突出运河文化主题;疏通恢复一段运河河道,重现一段运河横截面。

目前,淮北市对境内45公里隋唐运河沿线开展细致周密的文物调查工作,共发现文化遗产点20余处,其中包括唐宋时期村庄聚落、宗教场所遗址、战场遗址以及墓葬等。

宿州对于此次“申遗”机遇更是紧抓不放,调查组采取走访村民、实地踏查、捡拾标本等方式,进行了拉网式文物调查,遴选出保存完整的大运河遗产点十多处,例如泗县活运河,埇桥区宋代码头。

要用世界语言讲安徽故事

隋唐大运河始建于1400多年前,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它流经皖北绵延180多公里,其中,宿州140公里,淮北41.5公里。古老运河不仅滋润着两岸广袤的土地,也创造了灿烂的运河文化,涵盖了宗教、饮食、桑蚕、地方戏曲、古典园林等诸多方面。

目前,就文物保护而言,安徽省走在“申遗”队伍前列,但围绕着如何用国际标准、用世界语言来讲述世界的遗产、中国的历史、安徽的故事这一要求,还要探索。

大运河申遗已定的目标是2014年申报成功,2013年国际专家现场考察,申遗项目建设环境整治迫在眉睫。安徽省淮北、宿州两地老城区、古运河沿线建设项目多,老城区及古运河沿线大部分文物建筑属于直管公房、单位集体用房,特别是市区有的建筑几十年未经维修和保护,大多已成危房,目前已提出必须按照世界遗产标准,推进修缮和整治工作,“还原”当时繁荣之景,让安徽的隋朝“人文”再现于世界。

新闻推荐

温暖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经过一系列道德危机事件的轰炸,有人惊呼当今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道德滑坡。这样的呼声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市场。但笔者相信,有更多的理性的人会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类问题,而不是人...

濉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濉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