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杨林场:杨树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本报记者 蒋海涛 文∕图

亳州新报 2010-07-08 18:07 大字

板材压制 长势喜人的杨树 销往全国各地的密度板成品 标准化的生产车间

顺着涡河的流向,采访组来到了皖北地区最大的麦豆良繁基地和速生杨树育苗基地——蒙城县白杨林场。置身联网成片的杨树林中,清脆、悦耳的鸟鸣不绝于耳,婉转悠扬的声音仿佛将你带到了世外桃源,处处彰显和谐之美。

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林业资源,白杨林场经济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该场完整的产业链也让当地百姓多了一些致富的门路,杨树的确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为解农户忧 引来凤栖梧

白杨林场,一个拥有数千亩杨树的地方。然而,近几年林业市场的变幻,杨树的价格并没有人们当初预期的那么高。

眼看着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杨树,已经到了可以采伐的阶段,村民们却没有迫不及待地将其出售,大家都在等待着价格的回升。

丰富的资源优势怎样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白杨林场人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乘着全市大兴招商引资之风,身为国有农场的白杨林场,也开始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2007年11月,总投资1.3亿元的安徽全森木业有限公司落户白杨林场。这个国内大型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一旦投产运营,就需要大量的木材原料,遍地是木材的白杨林场便可以在家门口进行销售。

2008年年底,随着全森木业有限公司顺利的投产运营,老百姓“家门口赚钱”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树干的价格不仅比想象的要高,就连当初认为是“下脚料”的枝桠、树皮、树根,全森木业也“照单全收”。

“当初公司选择来这里发展,主要是看到了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真诚,和这里丰富的林业资源。”全森木业有限公司技术、生产总监胡茂荣说,公司的负责人是安徽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公司决定投资家乡。

原料资源足 迎来好效益

敢于投资,源于对标准化、机械化、规范化生产线的自信,源于当地充足的原料供应。全森木业有限公司发展进程资料显示,该公司自投产以来,经过半年的发展,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实现了产销两旺。

“据统计,2009年我们共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8万立方米,产品销售全部是订单式,没有任何库存压力。”胡茂荣说,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杭州、温州、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均设立了销售代理商,销售各类规格的密度板15万立方米,实现销售额2.1亿元。

正是由于当地充足的原料资源保障,企业才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在该厂的原材料收购广场,工人郑校彬正在用吊机卸载着木材,他和工友们负责将每天收购的700余吨的原料,用吊机排放在广场内。

“自从厂子建立起来,我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并不比出门打工差。”郑校彬说,公司的效益越来越好了,每天前来销售木材的,已经不单单是本地林农了,还有周边凤台、怀远、濉溪等地的林农,但原料主要还是来自当地。

采访中,一对来自淮北市濉溪县的夫妇,正在等待着吊机卸载他们车上的木材。丈夫苏春银介绍说,他们在家进行木材收购,然后拉到这里销售,每运来一趟,就能挣300多块钱。“这个厂的效益好,给我们的价钱也比较高,所以我们才会大老远拉到这里销售。”

废料变为宝 赚来新票子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全森木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8年8月至2009年底,该公司共收购枝桠材、次小薪材等16万吨,先前这些被当地林农认为是“下脚料”的东西,已帮助他们增收了5000多万元。这大大提高了林农种植的积极性,让当地林业大面积种植的传统能够健康地延续下去。

在削片区,技术人员陈国军正在操作着削片机,原本在浙江慈溪打工的他,一年前来到了全森木业有限公司。

“这里都是机械化作业,我只要控制好操作按钮就行了。一台机子每天能把100多吨木材打成碎片,几台机器同时工作,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陈国军说,回到老家上班,实行的依然是八小时工作制,工资也不比外地低,这让他感到很满意。

据介绍,全森木业2010年全年原材料收购将超过20万吨,收购资金量将达到6000多万元,林农的收入有了保障。同时,良性的产业利益链,让当地许多农民变为林业经纪人,他们靠着做木材生意,赚来了一沓沓崭新的钞票。

“废料变宝”让当地林农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地林农曹松杰对此深有体会。“我家共种植杨树11亩,如今这些树木已生长7年多了,每年修剪下来的树枝就能卖一千多块钱,这搁在以前都是用来烧锅的料。”曹松杰说,再过几年他的树木就可以砍伐了,10多万元的收入肯定有保证。

白杨林场党委书记郑士辉在接受“涡河行”采访组采访时表示,他们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让一些好的企业来这里发展,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同时,他们还将继续做好15000亩良种繁育工作,带动林农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完成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

●涡河人家

林业经纪人刘天兵的“生意经”

白杨林场境内的省道307线旁,一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木材“下脚料”,有序地堆放着。走进院内,刘天兵正指挥着工人,用木材切割机把原始木料切割成木方。

“我的这些原料都是来自附近百姓的,他们把树出掉后,剩下的树枝就卖给我,我再一加工,这些下脚料就值钱了。”刘天兵说,在整个白杨林场,像他这样的林业经纪人有很多,大家通过收购、加工木材,不仅为自己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收入,也让当地百姓多了一个就业平台。

刘天兵回忆说,10年前,他开始与木头打交道。当初自己拉着板车走村串庄收木材,那是所收购的多为能够用来建造房子的檩子,不经过加工就直接卖给木材厂,利润空间很小。

经过几年的摸索,刘天兵发现,收购木材“下脚料”不仅成本低,而且只要经过简单的加工,便可卖出一个好价钱,这让他感到很兴奋。于是,他就购置了木材切割机,开始进行定点收购。

“我刚开始收碎木头的时候,别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些都是烧锅的料,要它干啥?”刘天兵说,他先前在南方见过别人加工下脚料,而且效益还不错,考虑到家乡丰富的林业资源,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有了资源优势,再加上多年的经验,刘天兵的木料收购、加工生意做得越来越好。现在,每天都有农民用三轮车载着木料前来销售,一天大约能收购八吨。

“我这个厂一天能加工五吨木材,打成的木方子销往杭州等地,他们用这做木雕工艺,利润更大。”刘天兵说,这些“下脚料”所产生的锯末、树皮等,还可以卖给附近的全森木业,他们用来压制密度板。

厂子发展了,效益提高了,目前刘天兵每个月的纯收入已经达到了万元以上。为了把生意做的更大,踌躇满志的刘天兵,就从村子里聘请了10余名工人来帮忙,每月1500元以上的工资,让村民们感到很满意。

链接

白杨林场位于蒙城县最东部,省道307线和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路运输经涡河可通淮河、长江。全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40000亩,总人口20000人,辖7个村和一个场部社区。林业种植、良种繁育是该场最大的亮点,连续多年被省林业厅评为“十佳场园”。

新闻推荐

济祁高速公路利辛段境内设仨出入口 总投资50.64亿元,计划工期3年

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利辛段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三”的组成部分,估算总投资50.64亿元,计划工期3年。路线全长约71.7公里,起点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岳集西,接...

濉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濉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