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政协反映农村学校亟需实施优质教育
本报讯 濉溪县政协日前反映,目前,安徽省教育工作顺利实施基础教育及课程改革,重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对促进办学体制、管理理念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细化开展,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新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保障经费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目前使用上存在政绩性投入和盲从性投入。政绩性投入危害程度虽高但已得到初步扭转,盲从性投入缺乏长远规划,又占据办学经费很高的比重,而不能解决教育亟待缓解的矛盾。资金使用仍然是“哪缺补哪”、“啥少加啥”,遍地开花,不见结果,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长远发展。横向看数额不大,纵向看浪费惊人,投入与效益相差甚远。
受人口政策、农民务工外出群体等因素影响,农村学生急剧减少,教学班额萎缩,教师数量性缺编虽基本扭转,但结构性缺编已成为主要矛盾。
2004年濉溪县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公开招聘中心校长制度,使校干选拔步入规范化轨道。但农村学校校干的选拔难以摆脱 “近亲繁殖”的束缚,“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校长缺乏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创新执政的宏观决策与微观亲和能力,存在“制度=法制、规章=规范”的惰性思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更有甚者把学校当做个人随意发号施令的涂鸦场所,与教学质量提升和优质创建背道而驰。
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得不到社会认可,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硬伤。农民把成绩尚可的孩子送入城市或私立学校就读,成绩不行便放弃孩子的学业,留守儿童更是最大的受害群体。
濉溪县政协建议:拓展资金投入思路,保证义保经费投入最大化收益率。拓展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教师培训应以着重提高教师培训机制的实用度。拓展校干聘任思路,提高学校校长任职标准。拓展农村办学模式思路,创新农村教育局面。
一是重新思考“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含义,从发展的战略角度探索农村办学新格局,逐步淡化中小学概念,以“九年一贯制”为基点实施分层办学:在“中心学校是一个大学校”的共识下走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将现有学校办成“3+6”或“4+5”的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二是开发胜任走教职能的无校籍教师资源,加快走出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困境的步伐。三是推行农村办学“123”工程,每个中心学校办1所大学校——中心学校;办好 2所模板学校——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聘3位好校长——中心学校主管业务副校长、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校长。应以演讲、考核、公认为原则公开选拔,坚决兑现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对于校长聘任的话语权。四是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重点发展。模板学校标准为12个教学班以上,学生500名以上,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具备一套独立创新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有服务于教学点的无校籍教师;以学校规模和标准化程度决定学校的去留。哪怕是原有的中心小学,达不到“12个教学班以上,学生500名以上”模板学校标准的,坚决予以撤销合并,对现有资源不再考虑投入。
(杨杰 马继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淮北市政协主席陈建华带领提案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以及提案人,就提案《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通报的建议》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到市卫生局和有关现场,领衔督办提案建议的落...
濉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濉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