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治结合成效大法律琼浆润民心——来自淮北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暨“法治淮北”创建的报道
[摘要]来自淮北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暨“法治淮北”创建的报道
□淮思轩 张明余
淮北缘煤而建,因煤而兴。这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相土之地,子宋之都;这是一片人文深厚的土地,薛广德传师之处,桓君山著论之乡,秦汉魏晋,人文荟萃,是如今徐州经济圈和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组团中心,是一个以煤炭、电力、酿酒、纺织、建材为经济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
这里物华天宝、人勤地沃,气候温良怡人,景致锦丽如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城市的璀璨和梦想辉映着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城市的倩影和姿彩。尤其是2006年“五五”普法以来,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狠抓四个环节,实施四大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市纲要、“五五”普法规划和人大常委会决议,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A
强化领导 实施先导工程
“四五”普法结束后,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了切实有力的工作措施。
抓组织建设。“五五”普法启动之初,淮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就及时印发或转发了依法治市工作纲要、人大常委会决议和“五五”普法规划,调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下发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全市所有县(区)级以上单位调整完善了领导机构,充实了工作人员,制定了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备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
抓制度建设。该市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市委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运行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等文件21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理论中心组学法、任前法律培训和法律知识考试、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审核等制度,确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抓资金投入。淮北市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依法治市办公室每年普法经费高达21.5万元,达到人均0.1元,在全省地市中处于第一方阵水平。近五年来,全市各县区、各单位、各部门共投入普法经费1132.6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的正常开展。
抓法治创建。按照全国普法办和省依法治省办要求,经过3个月的精心谋划,“法治淮北”创建工作于2009年6月高规格启动。市委、市人大制定下发了相关决定、决议。许崇信市长主持会议,毕美家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司法厅孙建新厅长莅临会议指导工作。在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协调督促下,各县(区)法治创建工作也都全部高规格启动并扎实推进。
B
抓住根本实施基础工程
按照“体现中央精神、符合时代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淮北特色”的工作思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以来,淮北市科学指导、统筹安排,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
法制宣传普及化。“五五”普法以来,该市每年都聘请法律专家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法制讲座,市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听课,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积极参加听讲;市委党校把普法内容明确纳入各级干部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市人大对新任命的干部,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考试不合格的不予任命;行政机关根据各自执法需要,把专门的法律知识学习作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把对公务员法制教育融入机关管理和服务社会的全过程;全市640多所大中小学校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律辅导员,开设了法制课,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据不完全统计,四年多来,该市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768期,法律培训班1073期,受教育人数达15万多人次。
法制宣传多样化。一是举办多期“五五”普法骨干培训班。各县(区)及全市各单位普法骨干参加培训人员达626人次,同时要求普法骨干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再培训,实现培训工作全覆盖。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竞赛。先后开展了奥运法律、宪法、“供电杯”廉政法律、劳动合同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各类大型知识竞赛432场。三是为服刑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年该市都要组织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多次深入到白湖监狱和县(区)社区矫正基地对服刑犯人、刑释解教人员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通过一对一的法律和心理咨询,有效地维护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犯人和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深入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认真开展“‘送法进农家,建设新农村\’百人千场普法宣传”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市100多名司法助理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巡回法制宣讲1267场。五是开展“百场法制电影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已放映法制电影398场。
法制宣传品牌化。一是打造法制宣传日品牌。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交通安全宣传周、综治宣传月等契机开展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活动期间,组织由律师、公证员、司法助理员组成的法律宣传服务队到街头、社区和基层农村开展送法活动。每年的“12·4”宣传活动都围绕全国普法办确定的主题,以“法律六进”为有效载体,重点突出对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参加单位涉及全市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近5年来,共设置展板3000余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多万份、法律书籍5万多册,解答法律咨询20万多人次,近百万群众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二是打造《淮北法治》品牌。统筹社会资源,创办了全面反映淮北市普法依法治市进程的大型期刊《淮北法治》,免费发放到县区、乡镇、市直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该市乃至全省统筹社会资金开展法制教育开创了成功范例,受到了省依法治省办的充分肯定。三是打造“五五”普法讲师团品牌。组织成立了“五五”普法讲师团,先后到政府、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宣讲402场,内容涉及《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受教育者达8万余人。四是打造法制类直播节目《法在身边》栏目品牌。每周一至周五11:30到12:00,在淮北经济生活广播播出的《法在身边》直播节目,生动报道该市普法依法治市最新动态,开通直播热线,由资深律师接受听众的咨询,提供法律帮助。自2008年11月开播以来,共播出节目346期,律师上线430人次,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268人次,提供法律援助608个。五是打造法制文艺宣传品牌。组织了“政法之春”、“清风颂”、“青春华翰法制文艺演出”等大型宣传文化活动26场。 2008年,组织开展了历时近8个月的全市第四届法制文艺调演。目前该市活跃着29支法制文艺宣传队,下农村、进社区、到厂矿,组织专题演出302场,创作小品64个,观众近30万人次。六是打造“江淮普法行”品牌。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了“江淮普法行”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共组织大型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26场,发放法律书籍5万多册、各类宣传资料15万份,解答法律咨询5万多人次;组织500名志愿者开展“法律六进”活动212场。此项工作荣获全省“江淮普法行”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C
围绕中心 实施结合工程
普法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相结合。“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利靠法”……这些普法用语如今已成为淮北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口头禅。近年来,淮北市紧扣“法治淮北”创建“五五”普法规划赋予的重要工作任务,市领导带头依法决策,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市、县、乡三级政府都聘请了法律顾问,市政府在聘请本市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基础上,又聘请了国内法学专家,组成了市政府法律顾问组,为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程序规定》,对重大政府性投资项目,处置重大或重要国有资产,以市政府名义签订合同等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在决策前都要认真进行合法性论证。市中级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明确提出“司法护民、司法安民、司法便民、司法亲民”四项要求,制定了司法为民的23项具体措施,落实错案追究制度和公开审判制度,增加庭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市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监督和办案力度,把依法治市工作落实到各项检察业务之中,全面推行提示制、跟踪催办制、挂牌警示制,开通举报电话自动受理系统,认真落实“实名举报反馈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
普法与促进经济建设相结合。高军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行政助理,由于工作原因他要经常“光顾”市行政服务中心。“每当我走进中心服务大厅,都会觉得十分亲切。除了一流、细致的服务之外,最让我满意的就是,这里办事的速度正一天天‘跑步前进\’。 ”高军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
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必由之路。淮北市始终坚持“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不停留在口头号召上,而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了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硬发展的“效能革命”。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该市还大开方便之门,成立了具备审批、收费、咨询等多项功能的行政服务中心,将工商、公安、市容等36个部门集中办公,采用“一门式”运作模式,不仅减少了审批环节,而且还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限,大大方便了群众。谈到淮北的服务,一些外地来淮的客商总会由衷地说道:“淮北人办事效率就是高。 ”
近年来,淮北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要任务,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还先后制定了100多个与法律法规相配套、适应淮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并开展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文件清理工作,及时清理、废止与国家法律相抵触、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了重大建设项目论证审批程序,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招商、引资、招标、合同签订等都邀请律师和有关法律工作者全过程参与。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将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以及举报投诉方式等事项向社会公开。规范各行政机关审批、许可、发证、收费、处罚等行为,加大监督力度,力戒暗箱操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普法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彭庆英,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就是她,近年来先后6次义卖自家东西捐款,积极为公益事业筹集资金;张玉坤,市亚坤大酒店负责人,他守着一笔笔收入颇丰的年夜饭订单不做,自办“爱心年夜饭”与40位空巢老人共度除夕。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自始至终地坚持着。市二中外语教师朱兴剑,6年来无论是在上下班途中,还是出门在外,一直坚持义务捡拾垃圾不间断,以自己的文明行为感动路人,甘做传播文明的使者。
这些事,普通而感人;这些人,平凡而崇高。他们,集中体现了淮北人的爱心。
小善渐而大德生。城市的品位高低,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市民的文明水准。近年来,淮北市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把教育和法制、自律和他律、提倡和禁止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市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另外,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该市还集中力量依法整治了卫生、交通、治安、市场秩序,大力开展“依法治厂”、“依法治店”、“依法治校”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使学法、用法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围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制定完善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社区管理规范化。在社区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组织健康、文明、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D
完善机制 实施保障工程
完善监督机制。淮北市各级人大根据普法依法治市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充分运用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职能,及时听取“一府两院”关于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情况的报告,定期审议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市人大就选举法、行政许可法、审计法、环保法、知识产权法、农业法、宗教事务条例等多个法律法规的实施,有针对性地组织视察、检查,并就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一府两院”予以解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别从全市中高级律师中聘请了30名律师为信访工作法律咨询员,参与领导接防,至今律师已参与接访620次,接待信访群众3612人次。同时,该市每年至少开展5至6次执法大检查,对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的部门和行业实行重点督查。
完善考核机制。淮北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年一部署,一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并把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单位评比、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与单位和个人奖惩挂钩,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2008年,由市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的六个检查组分别对三区一县、市直各单位、大中型企业、学校共82家单位进行了为期12天的督导检查。通过督导检查了解和掌握了工作进展,对改进工作方法,修正工作思路,推进全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完善导向机制。淮北市各新闻媒体在经常宣传普法依法治市成效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反映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及时报道,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各部门、各单位依法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淮北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2006年以来共受理各类热线电话6128个,问题解决率达88.9%以上,还被评为“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十佳栏目”。
经过“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暨“法治淮北”创建,如今淮北的环境在变,条件在变,景致在变,生活在变……淮北,正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文明、现代的城市目标阔步前进。
面对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所取得的大好成绩,我们想请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市长许崇信谈谈这几年普法依法治理暨“法治淮北”创建的成功经验,他们却谦逊地说,经验谈不上,体会有几条。体会也许比经验更有说服力,我们就摘录几条作为本文结束语:
一是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了法律素质,促进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正在逐步成为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日益增强,逐步从守法型向用法型转变,依法履行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权益已经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五五”普法期间,全市200多万名普法对象全部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一个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气基本形成。
二是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原则,疏通了广大群众参与管理的渠道,使社情民意能够在发展中得到体现,巩固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目前,全市98%以上的乡镇,95%以上的村(居)委会、企业、学校都实施了依法治理,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以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以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的依法治理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三是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依法治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促进了各部门、各行业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另一方面制裁和打击了危害社会的行为,约束和制止了不守法、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保障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平安和谐社会的建设,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促进经济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形成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法治环境,保证和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国首次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淮北市位居地级城市第29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并第三次蝉联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在全省首次“科学发展观指数”排名中,淮北市名列第6位。
四是平安淮北建设初显成效。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干部的施政行为,社会治安状况逐年好转,促进了社会稳定。同时,由于全民法律素质的增强,依法调处各种利益关系、依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使众多的民间纠纷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刑事案件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连续3年持续下降,其中八大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8%。 2008年,信访工作被评为全省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跃居全省第一方阵。濉溪县、杜集区、烈山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据省统计局调查,2009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为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在皖北第一,全省领先,实现了市委提出的把淮北建设成为“皖北地区最稳定的城市、全省最稳定的城市之一”的目标。
定期举办全市“五五”普法骨干人员培训班。
省司法厅厅长孙建新、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市长许崇信等领导出席“法治淮北”创建启动大会。
▲“行风热线”走进社区,与群众零距离互动。
▲法律赶庙会,惠泽千万人。
▲淮北矿业集团组织职工进行《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考试。
▲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受到群众的欢迎。
送法进军营
送法进医院
新闻推荐
濉溪讯 濉溪县治超办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开展联合治超一号行动。源头治理组负责开展33家货运单位和全县货运企业巡查监管,从源头控制超限车辆出厂(场)。截至11月3日,该县在“联合治超一号行动...
濉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濉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