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环海经济区:推动国家层面对顶层设计 破除行政封锁
5月18日,徐州。
由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和徐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举行。
这是一次观点的碰撞、智慧的汇聚。
来自国内从事区域发展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发表真知灼见,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建言献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兵团原副秘书长,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以雷:
新时代推进淮海经济区的协同发展,要聚焦核心问题。
一是各省规划下的各个城市定位不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共识比较难。
二是各省行政区划的束缚带来的矛盾突出,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比较难。
建议:
推动国家层面对淮海经济区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发展规划,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切实破除行政封锁,加快出台科学的区域协同,加快建立科学的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新机制;
在区域市场体系建立方面要实现突破,加快要素聚集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建立诚信法治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为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动能。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
要强化中心城市引领,以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为抓手,带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淮海经济区要实现协同,中心地位要强起来,要着眼于整个苏鲁豫皖交界区,培育一个规模大、引领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只有徐州能够担负这样一个责任。
因此,徐州要在经济总量、城市人口、城市建城区、产业支撑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同时要以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为抓手。
徐州都市圈能够率先突围,徐州和淮北为点先行先试,推动徐淮同城化。
因为两市具有跨省意义,而且距离比较短,两地都有这方面的要求,能够在这方面探索跨省同城化的路径,探索一些可复制的模式。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
利用徐州和淮海经济区人多、地广,交通区位、城市文化优势,把徐州建设成为中国东部的发展中心和总成本改革示范区,支持淮海经济区发展汽车、绿色、食品、能源等新技术。
创新城市区域模式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公共治理效率;
深化共识改革,降低区域的总生产成本;
以新型大学和新型集群组为抓手,建设本地的创新网络,提高劳动生产力,谋划工程机械、汽车、食品、化工、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利用高校科技优势,把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科创中心。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文化的深层是道德文化、哲学文化,文化的深层决定了文化的中层和表层,决定了文化的方方面面。
儒家文明指导我们中国更加和睦、更加和谐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我认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文化的先导作用、基础作用。
要建设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要发展必须和谐。
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引领,这就是传统中国谈到的大人君子这个概念,大人君子有德有畏者,说到底就是政府职能问题。
协调发展、协同意识源于国家意识、整体意识,区域的协调必须有一个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
在区域发展中、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和问题解决。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早期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的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进生产基地,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基地。
当前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从总体发展水平看,区域类的各地市发展水平均在全省排名位列中下。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淮海经济区区域内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以实际的行动支持推动淮海经济区的振兴发展。
除了在资金项目上支持以外,还要支持淮海经济区统筹发展规划、统一布局项目、协同制度政策,打造城市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宋学锋: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目标是发展,关键是协同。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协同发展的城市要有共同的发展目标。
要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建议设立淮海经济自由贸易试验区,把徐州这样一个城市站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特别是当前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通过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连接日韩和欧洲的贸易,也把东部发达地区通过“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连接起来,把徐州交通枢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物流成本低的经济优势。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张建清教授:
长江中部城市群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推动统一市场体系的建设,包括打破原有的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
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沿江高铁、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建设。
公共服务的对接,包括社保、医保的对接,公积金的互认,优势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当前,长江中部城市群建设也遇到很多问题,成员之间很多具有竞争性的,包括产业、招商引资等方面。
下一步要推动更深层次合作,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创新引领,求同存异、先易后难,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更大成果。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耀:
打造共赢生态,推动产业升级共建。
从产业体系构建角度看,唯有破除政策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区域内政府、企业协同共商,协力打造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才会更好地实现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协调和产业升级。
奏响创新合唱,推动科技平台共享,各地应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跨省的智库互动交流,为淮海经济区打造高含金量的创新共享平台。
构建品质高地,推动高品质发展同步,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品质为本的发展道路。
打造品牌集群,推动品牌建设同行,希望有更多的淮海经济区优秀品牌加强合作,积极开展跨界交流,以推动龙头企业的品牌打造为抓手,共同推动区域品牌和企业平台集群的崛起。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肖金成:
将城市间的合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淮海经济区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行政区分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消除行政壁垒,突破行政藩篱,共建共享互利共盈,实现规划、交通、市场、公共服务一体化是这个区域各城市共同的目标。
共同编制淮海经济区的合作规划,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依据,在较小的尺度内明确战略地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交通体系生态保护、合作机制、保障措施、争取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各城市应在现有基础上改善营商环境,加快产业集聚、人口吸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跨省城市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省级会商机制。
(本文原标题:《重量级的智囊,这样给出徐州出谋划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丁贤飞通讯员刘东坡)为严厉打击治安犯罪,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淮北市公安局杜集分局结合实际,提前谋划、统筹...
淮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