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抗战老兵讲述峥嵘往事

大江晚报 2019-05-04 21:06 大字

“那时要想夺取最后的胜利,不仅要有不怕牺牲的勇气,还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回忆起曾经参加抗战的经历,今年93岁的抗战老兵张杰三依然记忆犹新,充满豪情。4月29日,记者在杨家巷小区遇见张杰三。老人精神矍铄,多年的兵戎生涯,军人气质早已渗透到老人血液里。

1942年9月,中华大地战火纷飞,江苏县亦难免战事。当时年仅17岁的张杰三参加新四军,成为新四军四师三十一团一营二连的战士。1943年冬,日寇在淮北对抗日根据地半城、青阳镇等地发起进攻,进行疯狂扫荡。张杰三当时所在的部队和敌人展开游击战,白天他们隐蔽在高粱地里伏击日伪军,夜间就偷袭日军驻地,在江苏盱眙县小溪镇的一次战斗中就打死打伤鬼子和伪军20多人,缴获长短枪16支、弹药两箱等。

以后南征北战,张杰三无数次置身枪林弹雨,还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也无数次亲眼看到战友在身边倒下。1944年春,驻扎在陇海路沿线的碾庄车站的日寇,疯狂地抢劫民财,糟蹋百姓。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决定打掉碾庄车站的日军据点。三月十四日早晨,一排长带领11名战士混在旅客中进入车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鬼子住处,击毙鬼子6人,俘获2人,并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在此次战斗中,张杰三的两位战友不幸被枪击中,英勇牺牲。

“那个年代,我们凭着信仰,拿着枪杆子,打了一仗又一仗,拼了命,才换回了现在的好生活。”抗战胜利后,张杰三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先后经历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大大小小战役几十次,先后立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一次。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军人气质融入骨子里、血脉中。在张杰三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华北解放、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全国解放等16枚纪念章,记录着他曾经经历的那段军队戎马生涯。

在张杰三眼中,战斗并不是最苦的事,最苦的是饿肚子。 1944年,张杰三所在部队准备攻打一个鬼子据点,当时他们已经一天粒米未进了,刚准备好吃的,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敌人向这边增援了,要求改变战略,张杰三他们只好把快到嘴边的食物又放下,饿着肚子迅速和部队集合。

提起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张杰三告诉记者:还有一次是1948年夏天,在攻打开封的时候,因为装备的短缺,战士们夏天还穿着厚厚的棉衣作战,许多战士身上都生了虱子,痛痒难耐,可战友们却无暇顾及。《南征北战》是张杰三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它就是反映了他们当时辗转中原的战争状况。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部队昼夜不停地急行军,吃饭有上顿没下顿。

1958年,张杰三转业到地方后,虽然在学校里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但是对于革命传统教育课,他从来没有忘却,为的就是让年轻一代能铭记历史,老一辈的抗战精神能在他们身上得到延续。

而今,老人离休已30余载,现在的他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几个子女也很孝顺。他每天早晨都去附近公园散散步,在家写写书法。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现在仍然坚持每天看报和新闻联播,时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

战争纵然远去,但是那苦难的历史却不敢忘怀。如今,老人倍加珍惜现今的幸福生活,“现在的安稳日子得来不易,年轻人要好好奋斗,都要珍惜每一天。”张杰三说道。

记者 奚璟文 汪武摄

多年的兵戎生涯,军人气质早已渗透到老人血液里。

年轻时的张杰三

新闻推荐

一双鞋垫 肖建华

鞋垫是母亲生前亲手为我缝制的,上面绣着喜鹊登枝的精美图案。多年来,我常常把这双鞋垫从箱底拿出来,细细地看着,轻轻...

淮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