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过多、留痕过度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如何整治?记者就此对话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完善考核机制 激励真抓实干 对话人:淮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记者:当前,一些基层地区存在督查检查过多,留痕过度等问题,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宰学明:基层对检查考核过滥、留痕过多、问责不精准等问题反映强烈。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认识误区所致,把督查考核和问责理解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唯一手段;有的是能力短板使然,不解下情也不懂方法,检查考核只看台账,推动工作只靠问责。问题出在村里,根子还在上级。这些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容易导致基层工作“督查不落实、推动没有动,留痕不留心、问责不见效”,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郝欣富:督查检查过多、留痕过度,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体现,产生的原因从本质上看,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官本位思想作祟,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不强,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迷惑性、隐蔽性,一些地方对这些问题没有从“政治”高度来认识,进行准确甄别、有力查处。过多督查检查、过度留痕,是横亘在党群干群之间的一堵墙,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影响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
记者:淮北在整治检查多、留痕多等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宰学明:一是紧盯扶贫领域。除省级安排脱贫攻坚督查外,市、县两级不再安排脱贫攻坚专项考核,重点整治纸上扶贫,坚决减少频繁填表报数,不重复进行扶贫对象信息采集。进村帮扶慰问,严禁让困难群众摆拍合影。
二是实行计划管理。大幅减少督查检查考核的次数,市、县(区)直部门不得擅自出台新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2019年总量较上年减少57%。在刚刚出台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市委专门成立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统筹规范全市督查检查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市县区纪委对问责处理党员干部严格审慎,确保精准,力求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三是明确相关要求。提出“三个一律”要求,除中央及省委明确要求的事项外,市、县(区)各部门自行安排的留痕事项,一律取消;除中央明确规定外,各单位自己制作的单项工作专门记录本和台账,一律取消;各地各单位一律不得要求通过微信、QQ、APP等晒工作痕迹。
同时,立足淮北实际,针对牵扯大量精力、增加基层负担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如针对基层接待负担重的问题,要求市、县干部到镇、村调研检查、帮扶慰问等,不得要求乡镇一把手陪同,不得在基层就餐,到个别边远镇村,确因需要中午可在乡镇食堂就餐,一律不安排晚餐。
记者:下一步,应如何完善考核机制,合理利用这两种工作考核方式?
宰学明:推行“一个口子”管理,切实杜绝多头考核、重复考核。改进考核方式,除规定程序外,灵活运用“入户见人”“暗察暗访”等方式,提升考核实效。优化评价标准,考核评价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评价怎么样,设置评价指标尽可能简化量化数字化、见人见事见实效。严防“跑偏逆行”,切实防止以基层减负为借口,该督查的不督查、该问责的不问责,该作为的不作为、该担当不担当。
郝欣富:整治检查多、留痕多等问题,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真功夫、找新办法。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突破把“开会发文”当贯彻落实,把“台账留痕”当验收标准的传统惯性,探索遵循科学合理的开会、发文、监督检查规律,逐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责任机制、问责机制,充分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新闻推荐
从普通矿业工人到高级工程师,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到全国劳动模范,“机电大王”杨杰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30多年来,他扎根煤...
淮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