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收时节,田间处处红帐篷
本报记者 丁贤飞本报通讯员 邓亚萍
5月31日,热浪滚滚。淮北市烈山区东外环路与太山路交叉口西南侧的大片农田里,收割机正抓紧收割小麦。
在一片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地里,十来位头顶草帽的男子忙碌着将刚收获的小麦装进袋子里。他们的胳膊上佩戴着“秸秆焚烧巡查”的袖章,大多数人的胸前还别着党徽。“谢谢你们……”烈山镇华家湖社区上高自然村村民孙银花看着这一切,十分感动。
孙银花的丈夫因病去世,家里4个孩子还小。眼见地里的麦子熟了,她很着急。没想到村里的“一会一组”主动帮她家午收,让她连称“没想到”。
“现在一个行政村有好几千人,而村‘两委\’人手又少。 ”正在现场巡查秸秆禁烧工作的烈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为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2017年年底以来,该区在农村自然村庄建立村民理事会和党小组 “一会一组”,以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华家湖社区共有两个自然村,其中上高自然村有4个党小组,去年底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选举下,产生了1个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等组成。近期午收,党小组的党员和理事会成员商量后,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入午收。
“我们分成秸秆禁烧巡逻队、志愿帮扶队、政策宣传队等几支队伍,全天候奔忙在午收一线。 ”70岁的老党员张思瑞对记者说。老张曾是小学教师,在当地很有威望,去年底当选上高自然村理事会会长。
记者在田边看到,一顶简易的红帐篷支撑着,上面“烈山南湖先锋”几个大字格外显眼。老张说,这里就是党小组党员和理事会成员休息的地方,午收时,他们很多人以这里为家。
“他们走村串户宣传秸秆禁烧,道理讲得清,效果也就好。你看,我家这块地刚收割完就灭茬,然后旋耕……”村民宋月兰告诉记者。宋月兰所说的“他们”,就是党小组党员和理事会的成员。宋月兰介绍,“一会一组”组成人员在村里威望很高,村内平时如果发生婆媳、邻里等纠纷,“一会一组”成员都会及时出现、帮助化解。
据烈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家培介绍,今年午收以来,该区已搭建271顶“红帐篷”。除了包保的区、镇、村干部外,“一会一组”成员也积极加入,成为麦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后又反悔,劳动者将用人单位告上法院,要求按协议履行,能否获得法院支持?日前,淮北市杜集...
淮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