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垓下听淮北大鼓

定西日报 2017-12-04 09:49 大字

□王征桦

要去皖北,最好是秋天。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总喜欢在秋天去皖北,是因为那里四季分明,还是因为寻觅一种沧桑的感觉?

只有几十户人家住在垓下。这个曾经名震天下的古城,如今沦为了原野。我们去的时候,农民们正在遗址上晒着玉米。金灿灿的玉米,在阳光下发亮耀眼,有一种丰收的的喜悦和安祥。

我站在一段快要被湮没的城垣上,它是由土夯筑而成。在沱河边上,这段城垣看起来就像一截河堤。“垓”是堤的意思,垓下大概就是堤之下的意思吧。只是此时,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让我模糊了遗址的方位。

就在这个大“堤”之下,有一个中年人,穿着素净的白衣,站在瑟瑟的秋风中,他的面前是一个鼓架,架上放着一个手鼓。中年人手执鼓槌,亦说亦唱。“一轮明月挂在当空,秋风送过一片歌声。虞美人,暗吃一惊,轻移莲步,走出帐中,立身月下仔细听。”

鼓点之中,四面楚歌在硝烟中响起。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困在垓下,兵孤粮尽。张良命汉军夜间高唱楚歌。项羽见大势已去,六神无主,以酒浇愁。他举杯面对虞姬唱道:虞姬啊,虞姬啊,现在我们已回天无力,该怎么办啊?歌声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虞姬亦凄然拔剑起舞,含泪和道:汉兵已经占尽我们的地盘,四方都是楚歌声。大王意气已尽,我也不会苟且偷生!唱罢,珠泪盈盈中拔剑自刎,顷刻香消玉殒。

人间凄美莫过如此:末路的英雄,鲜血流尽的美人。

此时的垓下古战场上,似乎悲风阵阵。它越过残破的城垣,而城垣虽已颓废不堪,但它浑穆不屈的气息在中年人的唱词中鼓荡,加上郊原向晚,太阳西沉,一种苍凉的气氛油然而生。这和我们刚来时的感觉,正好相反。

“悲声凄寒令人酸痛,俱是那楚国歌声。凄凉凉好不伤情。”

中年人对着城垣说唱着,他挺胸收腹,十分投入。说唱是有讲究的,它要博取众长,将腔和调融汇贯通;小鼓点要清灵洒脱,悦耳动听,还要对说唱的内容和背景了如指掌,中间不能有丝毫的梗阻,才会让人听着很舒服、很有滋味。

虽然说唱的人很卖力,听的人还是有几个漫不经心的。他们在遗址上走来走去,翻开地上玉米枯黄的叶子,希望能捡到一两块秦砖汉瓦之类的东西。

当地人都习惯称垓下遗址为霸王城。我问村里正在翻晒玉米的老者:你知道刘邦、韩信吗?他摇摇头:不知。又问:你知道项王吗?他答道:谁不知道项王!呶,他指指说唱的中年人说,大鼓戏唱的就是项王,还有,我们霸王城里有个雕塑,塑的就是项王。

不知道人们为什么更喜欢项羽,是因为他的勇猛无敌,还是因为他的铁汉柔情?项羽,他对虞姬深情,对乌骓马深情,对江东父老深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我们还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当年尸横遍野的垓下古战场,仍然将羽檄如雨、金镝飞鸣的场面存于无形之中。这些声音,我们都能从中年人的淮北大鼓中听到。我们为英雄惋惜,为爱情叹惜,不知不觉间感染了沧桑的滞重。

遗址上耸立着高大的“霸王别姬”的雕像。项王苍凉、悲愤,自刎后的虞姬无力地倒在他的怀里。乘车离开的时候,雕像一直在注视着我们,我们也看着它,看着它在鼓点声中渐渐变小,慢慢地和古战场上的声音一起消失。

新闻推荐

党代表宣讲十九大

日前,十九大代表、淮北矿业朱庄矿综采二区机电队队长王忠才从北京返回工作岗位后,第一时间来到工友中间,向工友们宣讲、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连日来,淮北矿业充分利用好党的十九大代表王忠才这张新名...

淮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