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熊 孩 子 ◎韦如辉

亳州新报 2017-06-22 09:20 大字

我奶奶文盲,我爷爷读过私塾,且家境殷实。

一家人对他们的婚姻都不看好,只有祖爷爷充满自信。祖爷爷亲自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终身大事订下来后,长舒一口气,回归了大自然。

事实证明,祖爷爷的眼光独到而犀利,具有战略思维。

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曾经三代单传的刘家,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打我记事时起,我就在迷漫着药味的家庭中度过。我爷爷常年喝一种用锅底灰当药引子的中药。他老人家喝药的方式很特别,一小口一小口啜,像品茶。若是天气好的日子,他端坐在院子里的枣树底下,悠闲自在地品。

看到我爷爷很享受的样子,我很想尝一尝。他老人家很大方,将一大杯药递给我,微笑着看着我喝。

哎呀,那个苦啊!从嘴里苦到了心里。我倚在枣树上,肝肺肠子差点吐出来。

我爷爷仰起黄巴巴的瘦脸,对着枣树叶子筛下来的阳光咪咪笑。我奶奶却说,苦死你个熊孩子!

听我妈妈说,从她生下我那天起,我奶奶就叫我熊孩子。

我奶奶自言自语,这熊孩子,像谁呢?像他爷爷?不像,他爷爷是个瘦猴。像他爸爸?也不像,他爸爸没有这熊孩子威武。

我妈妈先看着我,又看着我奶奶,笑吟吟地说,像他奶奶。

我奶奶笑起来,那声音好像在炸鞭。她踮起她的大脚板,将响鞭炸在院子里,大路上,田头边。惊得田野里的耕牛,哞哞叫。

我爷爷在我百天时,翻遍了五经四书,给我起个响亮的名字:晨阳。意思是说,像早晨的阳光一样富有朝气。

我奶奶反对,说别嘴别嘴,就叫熊孩子。你们看看熊,多壮实。

一家人没有听我奶奶的,而我奶奶却我行我素。

趁我爷爷打盹的时候,我在他药壶里放了几勺糖。

我爷爷很享受地品着药,觉得不对味,居然喷了一地。一地的蚂蚁惊慌失措,以为突降暴雨。

我奶奶突然从厨房里跑出来,手里拎着烧火棍,吼道,这个熊孩子使坏,看我不揍死他!

我爷爷咧着痛苦的嘴喊,快……快……

那个跑字还在我爷爷的嘴里打转转,我已经风一样从院子里刮出去。

天黑了,我不敢回家,躲在草垛里,虫子钻进我的衣服里,尽情地叮咬。

当我醒来时,灯光下,我奶奶正在往我身上抹药。我奶奶不停地说,你这个熊孩子,不听话,叮死活该。药抹在皮肤上,透着凉气。我奶奶的眼泪落在患处,热乎乎的。

我爷爷没下过地,好像常年只在家里喝药。地里的重活脏活累活,都是我奶奶的。

我奶奶身板硬,像个汉子。

也许,祖爷爷就是看中我奶奶这一点。尽管祖爷爷不在了,我想,他体弱多病的儿子,他再清楚不过了。

我奶奶说,她娘家在淮北,具体哪里,她也说不清。从五岁那年讨荒过来,就没回过娘家。淮北那地方大了,淮河以北都叫淮北。

我奶奶说话的口音与我们大不一样,嗓门高,语气粗,跟我爷爷说小话,也像吵架似的。

她喊第一声熊孩子,把我吓得一愣怔。我妈妈怕吓着我,在我耳朵里塞两个小棉球。

长大了。她叫一声,我应一声,熊孩子成了我的代名词。

上学了,老师点我的名,好像在叫别人。老师说,郑晨阳,站起来,你刚才想什么呢?

同学们笑话我,老师老师,他奶奶叫他熊孩子。

老师沉下脸,教室里一片安静。窗外的家雀儿,叽叽喳喳地叫。

老师家访,来到我家。

我奶奶一副紧张的样子,既倒茶,又拿烟:老师,是不是我家的熊孩子惹事了?

老师吸着烟,喝着茶,不说话。

我奶奶急了。大叫一声,熊孩子,你给我出来,你干了什么坏事,让老师气成这样!

我从里屋里出来,乖乖地站在老师面前。

老师终于开口了:他奶奶,以后别叫孩子熊孩子了,多难听。孩子大了,自有尊严。

老师说过,站起来往外走。我奶奶脚跟脚撵着老师,你说啥?啥叫尊严?

之后,当着我的面,我奶奶不喊我熊孩子了。我奶奶喊,哎,那个啥,作业写了吗?

我奶奶哎哎哎地喊,有时我应,有时我不应。你知道她老人家在喊谁呢?

我爷爷吃了一辈子的药,最终也没能阻挡死神向他走来的脚步。

从国外赶回来,我爷爷已经入土为安。

我奶奶带着我,到我爷爷坟前,给他老人家烧纸。

我奶奶蹲下来,点燃火纸,边用一根小木棍挑着纸边说,熊孩子,起来吧,你大孙子来看你了。

开始我以为我奶奶对我说的,可她再重复一遍时,我确认她在对着自己面前的土堆说。

我的眼泪,开始不争气了。

新闻推荐

哦,家乡的“大苇阔”

□李云鹤“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生”。这是我少年家乡风景的真实写照。每看到这首小诗,就勾起我对家乡芦苇的情思。我的家乡李庄,镶嵌在淮北平原...

淮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