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是家乡古城的核心地段南北走向的花街与周边小街小
花街是家乡古城的核心地段。南北走向的花街与周边小街小巷如南门湾、南正街、儒林街、薪市街等,繁密有序、纵横交错、迂回包抄,构成了独具魅力与风情的街巷群落。真的感谢数百年前那些匠心独运的先人们,是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设计了如此缜密庞大的民居“大观园”。
我是在“大观园”里长大的。
我出生在花街27号大院后进一座木结构房屋里。儿时听妈妈讲这整个的大院都是一个叫潘明山(音)的大户人家的,解放后这里成为几十家老百姓共同居住的大杂院。大院有三个天井,一个是在从花街跨进大院的进门口、也就是街道居委会的边上,另两个则位于大院最后面。记忆中,我曾在第一个天井赤脚行走摔过一跤,后脑勺落地,幸亏那位叫“二板奶奶”的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妈妈:“你儿子在天井里将头跌通了。”我那小脚妈妈抱着我一路小跑到南门湾上的卫生所包扎,回来后还打了两个溏心蛋给我补营养。如此,天井也算与我有了一段“生死攸关”的联系了。我结婚后,曾无数次地跟妻子谈起与这块伤疤有关的往事。
在父母精心养育下,我平稳地度过了没有记忆的、差一点夭折的幼年,稍大一些,我和二姐只要不上学,就会在家帮着母亲糊火柴盒、打尼龙网包、编织渔网。我时常固执地记忆起花街并走进那深深的27号大院,追寻依稀储存在这里的生活印迹:幼时,我经常哭闹,母亲就会哼唱淮北民调《花大姐坐船不要钱》哄我平息下来。后来母亲又唱给我的小孩听,我将这曲民调录音下来。再后来,我二姐因得肾炎、母亲四处求医问药;还有,母亲因为在家难产,救护车被父亲叫到花街27号大院门口,我看着命悬一线的妈妈被担架抬起送进救护车……幸运的是这些都化险为夷:二姐治好了肾病、妈妈顺利生产母子平安……囿于一种花街情结,17岁高中毕业后,离开27号大院下放农村、参加工作的几十年间,我时常顺着记忆走进花街,并写下一些自己的感悟。
前些年,政府启动了古城改造项目,我同居住在街上的许多人一样感到欣慰:古城改造,善莫大焉!前些日子,我再次来到花街上,数座古宅已修缮完毕,一些上了年岁的树木也被挂上“古树保护”的标牌。环顾四周,寻觅古城的印象与经历、体味古城涅槃中阵痛与缠绵、比照记忆中的古城和将获新生的古城新姿。
花街27号,花街,还有那座家乡的古城,我心系之!
马华东
新闻推荐
省外院校多集中在东北、西北及中部地区
淮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