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记市优秀转业军人、清塘镇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张尤增
□本报实习生邓清曌
沿着钟山县清塘镇中心街的石板路一直走,两排年久失修的骑楼伫立在两旁,清塘镇双语艺术幼儿园由一道水泥墙围着,上面画满了孩子们喜欢的彩图,显得尤为不一样。进入一扇铁门,我们见到了这所幼儿园的创办者——贺州市优秀转业复退军人、清塘镇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张尤增。
初见张尤增,年轻的脸庞格外亲切,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容,大方的谈吐,切切实实还包含着当年军旅生活的军人风范,幼儿园的小朋友甜甜的称他为“叔叔”。
2000年7月,21岁的张尤增毕业于桂林林业学校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乡镇征兵的体检。谁知一试就成功了,他成了珠海市公安边防分局(现珠海边防支队)的一员。在2000至2002这两年间,张尤增先后立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退伍前,部队领导多次表示希望张尤增能留队,但是张尤增有一颗回归家乡的心。2002年12月,张尤增毅然选择了退伍回乡。
退伍回到家乡后的张尤增主动选择了自主创业,最初的想法是去广东闯一闯。当张尤增满怀信心准备离开时,无意中看到周围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孩子们天真的面容、眼神里的灵动打动了张尤增。如何让这些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张尤增冥思苦想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清塘镇创办一个幼儿园,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管理教育,这样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外出务工父母们的顾虑和担心。2003年8月25日,张尤增在清塘镇清塘街租下了一块占地800平方米的场地,开办了清塘镇第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清塘双语艺术幼儿园。
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一个退伍军人是如何办起了幼儿园!这一切,都来源于在部队里培养出来的责任心和那份回报家乡的热忱。
幼儿园创办之初张尤增遭遇了重重困难,家人不理解他,更不支持他。揣着身上仅有的二十元钱,张尤增厚着脸皮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凑足了两万元钱。幼儿园场地的装修,儿童玩具等必要教学设施的置办,聘请教师,钱来得难去得易,很快就花光了。面对困难,张尤增却始终没有退缩,他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上课的桌椅由自己亲手制作,每一张小桌椅都倾注了张尤增对孩子们的爱。
为了使自己创办的幼儿园得到社会的认可,张尤增一边学习幼儿园的管理,一边带领教师钻研幼教业务知识和技能;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张尤增要求老师们不仅要有教学水平,还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用真心来教育孩子;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幼儿园建立了“温馨提示卡”,把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异常表现和教师建议写在一张小卡片上交给家长,在对孩子做出正确的鼓励与批评的同时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个个这样的小举动,让许多家长为此感动,他们都愿意把小孩送到这里学习,就连每个学期举行两次的家长会,家长们都能放下手中忙碌的农活前来参加。
每每回想起这创办幼儿园的艰辛,张尤增表示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幼儿园运行这么久以来,张尤增没有得到半分盈利,对孩子们的收费都用在了教师的工资以及幼儿园的日常开销中,仅一个学期新玩具的购置都要花费近六千元,甚至对家庭困难的孩子还进行了部分保育费的减免。为了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张尤增选择了与人合伙在外做生意来增加对幼儿园的资金投入,每天除了处理幼儿园的日常事务还得兼顾生意,日子过得辛苦而充实。
就在张尤增创业最为艰难的时候,父亲母亲接二连三的病倒了,一家人的经济全靠他一个人支撑。曾无数次,张尤增都想要放弃,但是听到孩子们每一声稚嫩的“叔叔”,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他便告诉自己:为了留守儿童的未来,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办成一个镇上最正规、最专业、最具规模的幼儿园。”在采访的过程中,张尤增反复说到这句话,他希望能把幼儿园办出自己的特色,能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有机会到这里上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岸群如果你期待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学;如果你为病痛而感到烦恼;如果你是低保人员,承受不了意外伤害的风险;如果你现在住进了保障性住房……那么有一组数字一定与你有关——19.36亿。...
钟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钟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