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中长出美丽的花
本报记者骆怡通讯员李竹珺
来自昭平县黄姚镇阳朔村的贫困户覃发琳有两个愿望:一是培养两个孩子读书成才,二是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历经磨难之后,如今年近半百的覃发琳,愿望正慢慢变成现实。
“没有文化,出去打工都被人骗……”覃发琳时常将这句教育孩子的话挂在嘴边。尽管自己仅有小学文化,但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他最关注的大事。为了这件大事,他一直在外做建筑工,一个人挑起全家的重担。
“十几岁开始就外出打工了,因为文化水平低也没什么劳动技能,只能跟着村里人在工地挑沙挑砖,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人累到不行,还是要挺着。”覃发琳说,不仅如此,他还曾经因为看不懂合同而上当受骗。
脑子灵活、不甘落后的覃发琳开始向工地的师傅们请教各项建筑技术,碰到藏私的师傅,他就在一旁仔细观察,“偷师学艺”。就这样,他慢慢摸清了工地上的“门道”,开始赚钱了。
覃发琳建起新房,娶妻,养大一儿一女,尽全力供孩子们上学。但长年繁重的体力劳动让覃发琳饱受伤痛困扰,去年3月,他的右手手腕受伤被打入6根钢钉,干不了建筑工的活。祸不单行,不久后他的妻子又患上子宫瘤需要手术。当时,他的两个孩子还在念书。
“家庭经济来源一下子都没了,夫妻俩的医药费及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覃发琳说,就算到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最担心的还是孩子读书的事。
为了筹集儿女的学费,覃发琳和帮扶干部一起研究昭平县各项扶贫政策,想方设法渡过难关。他为女儿争取了雨露计划补助,每学期可以领1500元助学款。去年,昭平县全面推行贫困户“先住院后付费”政策,开启了“新农合报销绿色通道”,覃发琳的妻子成为全镇第一个享受这项政策的人,顺利住院治疗接受了手术。
同时,为了保障教育经费来源、拓宽致富渠道,覃发琳还入股村里的养猪合作社,2017年就获得养猪产业补助3500元。
2018年初,覃发琳开始琢磨和同乡一起承包小工程。他从帮扶联系人处得知,黄姚镇凤立村的桂绣坊项目正在建设,部分工程可以外包。机不可失,他马上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承包了桂绣坊的部分土建工程。
“我虽然是贫困户,也要努力奋斗,踏踏实实发展,不能等靠要,要给孩子们带好头,树立勤奋做人、努力做事的好榜样。”覃发琳告诉记者,凭借多年经验,他带着几个同乡顺利完成了工程任务。
覃发琳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也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2017年,他的儿子顺利从桂林理工大学毕业,在广州找到满意的工作,也能分担一部分家庭经济压力。
目前,他的女儿在柳州城市职业学校读大三,明年7月毕业。“因为吃过文化水平不高的苦,所以让孩子读好书,不走我们走过的艰难老路。”覃发琳始终坚持这个信念。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如今,覃发琳的两个愿望都慢慢实现,就像两朵苦难上长出的花,越艰难越美丽。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郭燕群)9月20日,自治区纪委在广西纪检监察网通报了近期查处的三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中...
昭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昭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