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甘露遍山乡 ——贺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纪实之二

贺州日报 2015-11-06 07:58 大字

□本报记者何丹

在社区文化活动室里,老百姓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在小区空地上,设施齐备的健身器械能帮助大家强身健体;在户外广场中,一台台群众文艺演出,点燃了城乡大地的文化热情……如今,在贺州市各个乡镇,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村乡居民享受到文化的雨露甘泉。

完善设施

构建家门口的“文化圈”

今年重阳节这天,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新村的中心活动广场前挤满了前来看表演的村民。“这个活动广场去年建好的,现在只要有演出都集中在这里,在村中心很方便呀,地方又够大,大家都很喜欢。”村民李建说。

“广场上的体育器械刚换了新的,比以前漂亮多了,场地也比以前扩大了,村里好多老人孩子都在这里锻炼啊、玩啊。”钟山县凤翔镇底村骆大叔感觉村里和城里的社区一样,不仅有广场、篮球场,还配备有健身器材。前年开始,底村对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现在已是焕然一新,村民们在家门口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休闲锻炼。

为完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贺州市积极实施乡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新增县区级体育场馆5个,建成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和小型全民健身广场40个,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09个。

为了满足村民节庆期间的文化需要,贺州市对区、管理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全市实施免费开放的单位主要有文化馆(群艺馆)6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9个。每年为免费开放场所配套资金619万元。各免费开放单位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场文艺演出、文化艺术培训、展览、送书送文化下乡等公益性文化活动。

文化进村

打造发家致富“加油站”

十月底,进入了冬种时节。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昭平县马江镇砂冲村支书龙盛彬陆续将一批新近出版的种植养殖、科普知识、农业政策等书籍摆到了书架上。不少农民纷纷来到农家书屋,翻看、查阅农业新品种、种养殖新技术和科学抗旱防冻、如何合理打药、施肥等问题,为秋冬种的农业生产做准备。

受益于农家书屋中书籍的指导,昭平县马江镇盘古村的种养大户陈成军家里的收入连续几年实现了大幅增加,在村头的农家书屋里,他边翻阅边兴致勃勃地计划:“今年打算把养猪场的规模扩大一些,争取更好的效益,所以先来看看书‘充充电\’。”

贺州市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了一批具有文体娱乐、健康服务、文化学习、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完善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

去年,贺州市对20家自治区级示范点农家书屋进行重点帮扶,对240家农家书屋按照每个点8000元码洋的标准补充完善书籍,总共补充192万元码洋。配送了价值40万元的电脑、电视机和电视接收等设备。

流动服务

促进文化之花开遍城乡

“政府把文化、科技、卫生送到我们家门口,丰富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排忧解难,是一件大好事啊!”今年3月在钟山县同古镇举行的“三下乡”农业咨询点村民韦正连领取了好几份关于水稻防虫病灾害、增产增收的宣传材料,准备把材料带回家认真学习,让自家的水稻长得更好。

让文化流动起来,使基层群众多饮“甘露”,贺州市努力打造“流动文化”,采取“流动舞台”与“流动图书馆”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打造“流动文化”,繁荣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文化生活,为贺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新活力。

贺州市依托6个文化信息资源中心、56个乡镇基层点、710个村级(社区)服务点,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讲座、培训及送文化下乡、为农民放电影等,把优秀文化成果送到乡镇、村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由贺州市群艺馆、各县区(管理区)文化馆搭建流动文化舞台,深入乡村、建筑工地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服务行”群众文化活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流动图书馆,通过在社区活动中心、学校等地开设阅览室,采取统一配送图书,定期交换的方式开展工作;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深入僻远乡镇,为广大农民播放科技片、文化娱乐、教育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新闻推荐

“五位一体”趟出增收新路子 ——昭平县破解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难题小记

□夏峰近年来,国家级贫困县昭平县经过积极探索实践,成功创建了“政府+金融+企业+基地+农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即通过政府主导,金融扶持,企业推动,依托基地,农户参与的方式,以地方特色优...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