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另类皇帝(8)弘治:苦大仇深的皇帝

桂林日报 2014-08-08 12:45 大字

□蒋钦辉

八、忆亲娘皇帝派人寻亲广西报母恩宁受百欺终不言悔

弘治皇帝实在是个大孝子。他六岁以前,一直与母亲纪妃生活在一起,在艰难困苦中相依为命,这种人下人的母子之情,是常人难以理喻的。他即位做了皇帝,母亲却已经死了多年,便改封纪淑妃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人们习惯上称为孝穆纪太后,并把她的墓从西山迁到茂陵。他还想把太后的神主供奉在奉先殿,但又碍于当时的规定,不好勉强,便接受大臣的建议,在奉先殿旁专门建造了奉慈殿,将母亲的神主供奉其中,按时祭祀。之后,便开始了多年的寻亲。

先是,纪宫人在宫中时,曾自言老家在广西贺县,姓纪,“幼不能记其亲族”。这话纪宫人可能是随便说说,却被在场的太监郭镛听到,并有心记了下来。弘治皇帝也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听母亲在内安乐堂说过她是广西贺州人,姓纪,其余什么都不知道。星移斗转,世事全非,多年过去了,要找到母亲的亲人,谈何容易!但他想到自己苦难的童年,想到母亲当年的艰难,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再苦再难也在所不辞。于是,他多次派出人员到广西贺州、连州(今属广东省)一带的瑶族地区去寻访。

宫中有个太监,叫陆恺,也是广西人,本姓李(也有书说他谎报姓李)。广西方言中,纪、李同音,因此,他便冒充是纪太后的族兄,暗地里令人访求自己的族人到京城来。恰好陆恺有个姐夫叫韦父成,也是奸诈,便充当纪太后的外戚。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韦父成虽然是冒牌得道,广西地方政府哪敢去查皇亲的真假,竟把他当作皇上的亲戚来认真对待,极力巴结,还把他所住的地方改名为“迎恩里”。

一次,弘治皇帝派太监蔡用去贺州访求纪太后家人,随同前往的还有总督军务、巡抚右都御史宋,总兵官安远侯柳景。他们来到贺州后,令地方官把桂岭乡田尾村(也称龙堂村)的一些老年人叫来询问,不想大家说来说去,没有结果。听说有纪父贵、纪祖旺兄弟二人,是纪太后的亲族,蔡用也不问个清楚明白,便将二人当做宝贝,送到京城。弘治听了十分高兴,亲自把纪父贵改名为纪贵,授锦衣卫指挥同知;把纪祖旺改为纪旺,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并赐给大量的金帛、庄田,奴婢更是无数;追赠纪太后的父亲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为正一品官,母亲为夫人。甚至连纪太后的曾祖、祖父也一并追赠,又在贺州重修纪太后祖上的坟墓,设置守坟户,光耀其家。

就在纪贵、纪旺心中暗自高兴之际,不料节外生枝。

原来纪贵、纪旺两兄弟一下子大贵,韦父成便心有不爽,唯恐穿帮露出真相,弄不好有杀头之祸,便指责纪贵、纪旺是“假冒国戚”。两家为了谁是纪太后的亲人,在京城里争了起来。等到弘治皇帝派人到贺州整修纪太后的祖坟时,地方上很多李姓人家,又主动找上门来,求见官员,“皆称太后家,自言于使者”。这种主动上门、自我推荐与太后有亲的反常现象,引起了修墓官员的警觉。一番调查,官员们这才知道,原来纪贵、纪旺与韦父成,两家都是“假冒国戚”——— 都是“妖怪”。

此事上报朝廷后,为了查证,办事稳重的弘治皇帝,又派给事中孙、御史滕佑,赶赴广西贺州壮、瑶地区调查。这回御史学得聪明了,不再搞官样文章,前呼后拥,招摇过市,而是装扮成老百姓,微服私访。老百姓也就实话实说,证实了修坟使臣的报告不假。原来,纪氏兄弟见韦父成冒充太后亲戚,得到很多好处,心有不平,“韦犹冒李,况我实李氏。”认为你韦姓能冒充,难道我姓李的就不能冒充?便自称与太后有亲,自报当地官员。当地官员一听是皇太后的亲戚,心里想的是如何巴结,邀功请赏,以利将来升官发财,哪还敢去核实!当然不敢、也不愿去辨别,便逐级上报到京。于是,假“太后亲戚”就如此出笼。真相大白后,慈仁的弘治皇帝虽然也气愤,但还是慈悲为怀,只下令赶走韦父成,把纪贵、纪旺发配到边海去服役,撤销以前的一切册赠,相关官员也受到处分。

虽然两次寻亲均上当受骗,但弘治皇帝为报母恩,还不灰心,后来仍不断派出人员到广西寻访,却终无所获。

弘治皇帝报恩之心难以实现,大臣也很着急。弘治三年,礼部尚书耿裕上书劝皇帝说:“过去太祖与马皇后同起艰难,建国之后想寻其家族,尚不可得,只好封其父为徐王,在家乡宿州立庙树碑,春秋祭祀。广西在战争之后,兵荒马乱,人民奔窜,且岁月悠远,踪迹难明。何况太后自幼离家,入侍先帝?贺州、连州不如徐州、宿州平原之地,山高水远,又怎么能找到呢?不如依照马皇后的例子,确定太后父母的封号,在桂林立祠祭之。”

弘治皇帝听了,无可奈何地说:“太后早年弃朕而去,每念及此,心如刀绞。当初,以为宗亲尚可访寻,所以,宁受百欺,冀获一是。现在看来,宛如大海捞针,无从寻访,只好加封立庙,以慰在天之灵。”于是,封太后之父为“推诚室力武臣庆元伯”,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后之母为伯夫人。在桂林立庙树碑,令有关部门岁时致祭。立庙的册文是大学士尹直所撰,其中两句是:“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弘治皇帝时常览读册文,每读到这两句,便不禁泪流涕下。

如今,在桂林市的东安街,有一口圣母池,据文献记载,就是弘治皇帝为纪念母亲而建。据说,当年纪妃被俘进京时,曾经路过此井,并在此梳洗饮水,故封为圣母池。笔者2009年在桂林寻到这圣母池,池有围石八块,上刻石兽及水神等亦称“八卦井”,围石其中四根柱上阴刻有字,连起来一读,为“东圈街阁街券捐重修圣母池戊子年立”字样。井旁树有高大石碑,石碑上应是一篇祭文,但字迹剥落,不可辨认。石碑背面有一行新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由庆元伯祠遗址(原市阀门厂内)设此。原为负托”。看来,弘治皇帝将纪妃的父亲封为庆元伯后,还建有祠纪念,祠应在桂林阀门厂,隆重之极。

五百多年过去,如今在贺州还有“明孝穆太后先冢”遗址。新版《贺州市志》载:“明孝穆太后生于桂岭白石村,其子明孝宗樘即位后,于弘治元年(1488年)和弘治三年,两次派使臣到桂岭主持修建太后先人冢两处。一在善华村田尾寨边,一在新花村的营边岭。两处相处约三公里,均保留有冢墓和神道。田尾寨边冢地仅一墓,营边岭为五墓。田尾寨冢墓神道石雕群,至今尚保留有翁仲、石羊、石兽、石龟。据说与北京十三陵的大小相仿。

也有书说纪太后是连山壮瑶自治县永和镇红阳村人,说她原名李唐妹,自幼丧父母,流落到广西贺县,后来被选入宫。由于李唐妹被俘时才十四岁,对家乡记忆不太清楚。后来官府派人查访她的抚养人,但那时抚养人早已过世,村里人只知道李太后是连山李塘寨人。她被俘的村名叫竹园寨,李唐妹饮用过的水井叫皇后井。这段记载是否真实,尚待考证,但“被选入宫”一句,恐是有误。

皇帝广西寻亲,毕竟只是皇家私事,这些插曲表过暂且不说。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桂林火车站大部分列车到发时刻微调

本报讯(记者黄蓉通讯员李育全)记者从南宁铁路局桂林车站获悉,3月20日调图桂林火车站大部分列车到发时刻稍有微调,详情可查询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   &n...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