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年换来“十一新” 欣欣向荣新贺州

广西日报 2012-10-12 18:56 大字

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果

发展战略有了新提升

工业强市形成新格局

三农工作跃上新台阶

商旅产业焕发新风采

城镇框架呈现新面貌

交通设施实现新突破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民生工作取得新实效

社会管理走出新路子

党的建设增添新活力

2002年建市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贺州市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努力探索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特别是近年来,贺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提出“在建市10周年时,把一个崛起的崭新贺州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指示精神,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果

贺州牢牢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增加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14项经济发展指标实现比2005年翻番目标。2009年至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49.22亿元增长到354.46亿元,年均增长40亿元左右,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县(区)的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0.15亿元增长到76.89亿元,年均增长了20%;财政收入由18.15亿元增长到26.65亿元,年均增长了18.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54.68亿元增长到466.08亿元,年均增长1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8.94亿元增长到76.89亿元,年均增长1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4%和31%,分别达到17606元、4963元,贺州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发展战略有了新提升

贺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探寻发展路径”的要求,相继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尤其是2010年以来,通过连续三年召开务虚会和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概括出贺州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6个方面明显特征,作出了“贺州仍是后发展地区的后发展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仍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和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这两大判断,找准了贺州在发展中存在的后发优势与劣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了贺州在全国、全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全市干部群众的认可,凝聚起抓发展、促崛起的强大合力。

工业强市形成新格局

贺州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把贺州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集中力量打造“五大支柱产业、六大产业园区、百里工业走廊”,开启了大产业引领大发展格局。重点围绕电力、林产、矿产、电子和新材料5大支柱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等6大园区,大力推进贺州(贺街)至富川公路建设,整合沿线工业园区,使贺州(贺街)至富川百里工业走廊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速经济增长的主战场。着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目前,贺州市电子铝光箔产能达1000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在建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电源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相当于全市现有装机容量的2/3;稀土、黑钨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由2009年的61家增加到15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由29家增加到46家;工业化率提高到35.8%,工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三农工作跃上新台阶

贺州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88.97亿元提高到125.6亿元,年均增长4.9%。目前,全市创建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18个,富川率先建设成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平桂、八步、昭平获得广西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广东温氏等农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贺州,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建成标准化农作物种植基地1909个,有17个农产品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名优农产品称号;全市沼气入户率达61.1%,居全区第一;新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12个;组织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35个,成功探索出了桂东新农村建设的“铁耕模式”。

商旅产业焕发新风采

贺州围绕打造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和国际知名的客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成功举办两届桂台客属联谊会暨贺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节,精心打造姑婆山、黄姚古镇、十八水等一批旅游品牌、精品景区,先后创立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个,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近3年实现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01%和40.46%。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80.8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8.1亿元,年均增长9.2%。

城镇框架呈现新面貌

贺州坚持城市带动和城乡互动,完成修编《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一江两岸三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从2009年的32.3%提高到2011年的84.3%;引导八步区向东发展、平桂管理区向西发展,全面实施“一江两岸三新区”路网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大了城市框架。按照城市规划,启动实施了涉及49个项目、总投资达195亿元的三年城市建设大会战。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2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34%提高到2011年的37%,贺州正由县级市规模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交通设施实现新突破

贺州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生命线来抓,先后实施了“两轮六年”总投资超300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随着洛湛铁路、桂梧高速公路贺州段和广贺高速公路贺州段全线贯通,从此贺州结束了没有铁路和高速路的历史。与此同时,贺州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市内省际、市际、县际和农村路网建设加快完善。目前,贺州交通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正逐步从交通末梢向“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转变,加快融入北部湾3小时经济圈、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贺州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整合组建了贺投、城投、交投、旅投、矿投5大投融资公司;“引银入贺”取得新成果;在全区率先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与地市级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区率先实施房地产税一体化征收管理改革。大力实施“东靠”战略,加快“央企入贺”步伐,主动与华润集团、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矿业等央企、名企洽谈合作,引进了一批产业项目;加强与广东省清远、肇庆,湖南省永州等周边市的往来与合作。成功举办了桂台客属联谊会、第六届广西贺州农展会等系列会展活动。2010年以来,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03个,到位资金625.46亿元。贺州已成为广西面向粤港澳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民生工作取得新实效

贺州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2009年至2011年,全市共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44.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7.1%。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约4.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约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在全区率先开展城乡低收入人群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和农房保险工作,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面积128万平方米,解决了1.6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5万人;五保村建设项目被民政部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支出从2009年的11.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6.3亿元,“两基”工作提前达标并顺利通过“国检”;启动实施总投资6.7亿元的城区教育项目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8所学校新扩建项目,改变了建市以来城区没有新建一所公办中小学校的局面;“诚信计生”、“幸福计生”工作得到国家计生委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仅2011年就落实补贴资金3176.9万元,惠及19万城镇低保人员、农村低保人群和五保对象。

社会管理走出新路子

贺州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深化“平安贺州”建设,围绕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城”目标,出台了《关于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城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县乡两级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在全区率先建立信访代理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推进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在城区布控了8个流动警务站,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发生。稳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资源的互联互通互享。加强防灾、疾控等应急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全民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增添新活力

贺州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各项建设,使党的建设增添了新活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班子务虚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等“1+6”文件,得到中组部肯定,在全国地方党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做了书面交流;大力实施“一把手”培训工程,在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行动学习法,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建立完善谈心交心会制度,加强班子内部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破解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难题,制定出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7”文件,得到中组部肯定,其中《市管干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得到中组部的肯定。大力推行“广推优选”、“公推差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2010年来,全市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拔的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41.3%,得到干部群众广泛认可。在2009-2011年全区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贺州市连续3年排名全区第二,在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贺州市位居全区前列。在去年集中换届中,贺州充分坚持做到“阳光换届、选优配强、公道和谐”,使整个换届保持了风清气正,实现了上级组织和干部群众“双满意”,干部群众对换届风气的满意率达99.54%。四是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建“书记创新工程”,推行“三种模式”(即流动办理模式、一站式办结模式和农事代办模式),完善“农事村办”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共建立示范乡镇32个,为群众办理农事3.3万件,节约办事成本120多万元。创新实施基层党建品牌工程,涌现出流动党员“131”管理模式、“1+X”机关支部联创共建、民警挂任村官等一批党建品牌。五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制定出台《贺州市党政机关“治懒”、“治庸”暂行办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等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强作风、重落实、促发展”活动和“治庸治懒治散”专项行动,在全市形成了敢抓落实、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务实之风。同时,深入开展“百千万”干部下基层大行动和“五进五同”活动,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涌现出“无畏姐”植志毅等一批先进典型。六是始终抓好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区率先建立市县两级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率先对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率先推行村级“两员(纪律检查员、村务监督员)”建设,率先筹建市级预防腐败局和行政投诉中心,在全市形成了干净干事、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钟世才等一批党员先进典型,得到了中央、自治区领导的肯定。

县区亮点扫描

昭平——

山水田园 绿色明珠

“桂江千般秀,黄姚古镇幽,茶香迎远客,碧水映昭州。”在广西东部、桂江中游,有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这里群山叠翠、河流纵横,这片山环水绕、茶香水美的福地,就是昭平县。昭平县犹如镶嵌在广西东部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4.2%,辖7镇5乡2区,总人口43万。桂梧(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漓江一脉相承的桂江穿境而过,流经西江,汇入珠江,水路可直达广州、中山等“珠三角”重要城市以及港、澳等地。近年来,昭平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茶产业和生态旅游业,成功打造了“游黄姚古镇、览桂江风光、品昭平银杉、探长寿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打响了昭平银杉、亿健有机茶等茶叶品牌和黄姚古镇、桂江生态风光、长寿文化等旅游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该县已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低碳生态十强县、中国长寿之乡等10多张国家级金字招牌。

八步区——

桂东门户 富裕和谐

位于广西最东部的贺州市八步区,是广西的东大门。作为一个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八步区党委、政府发挥与发达地区广东接壤的区位优势,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勇于赶超,按照建设“两广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一城两翼一圈”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富裕和谐”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推进两广合作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干快上,建区10年,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的跨越式发展。2001-2011年,八步区地区生产总值由30亿元增长到120.7亿元,翻两番,年均增长10.6%。2011年,财税收入、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两位数以上增长。该区在创新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提出了实施“一城两翼一圈”发展思路,锐意谋发展,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钟山——

红色钟山 山水画廊

钟山县位于广西东部偏北,辖10个镇和2个瑶族乡,总人口42.4万人。境内有花岗岩等矿种20多种。荷塘“十里画廊”等风光和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钟山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围绕“三坚持三注重”工作思路,努力建设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力争把钟山打造成为贺州市副中心城市、桂东北机械制造和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两广旅游黄金节点。全县上下呈现出科学发展、经济繁荣、民生改善、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自治区科学发展进步奖”等荣誉称号。从2005年到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由26.34亿元增长到60.68亿元,年均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3.04亿元增长到80.16亿元,年均增长23.1%;财政总收入由1.17亿元增长到3.16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796元增长到16580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08元增长到4890元,年均增长13.3%。

平桂管理区——

创新转型 活力新城

在广西东部,悄然升起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她就是2007年成立的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平桂,作为广西唯一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的一座城市,不负世人厚望,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没落矿区到活力新城的蜕变。5年来,平桂经济社会建设成绩非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自成立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从43亿元提高到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3.52亿元提高到118.2亿元;财政收入从1.01亿元提高到4.638亿元。平桂管理区书写了工业发展的亮丽篇章。目前,贺州市六大产业园区中平桂境内就拥有4个:区级旺高工业区、贺州市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西湾(平桂)工业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已形成了以电子、有色金属、重钙粉体、新材料、建材、食品加工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发展新局面。平桂坚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战略,平桂文化广场、9幢综合写字楼、平桂新城路网、平桂金融商贸街区一期、保障性住房、干部职工安居工程等一大批城市项目,加快把中心城区建成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休闲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融“山、水、城”于一体,配套齐全、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区。

富川——

富美瑶乡 生态文明

富川瑶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以打造“广西循环工业强县、广西电力工业强县”为目标,扎实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加快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今年1-8月,该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23亿元。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该县各项目联系领导和相关责任单位积极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强化倒排工期和领导问责制,突出重点、查找难点,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以最快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6000万元的华润(富川)水泥石粉站已竣工投产,年产60万吨石灰石粉,用于华润(贺州)火电烟气脱硫;总投资4000万元的华润混泥土生产线项目实现开工建设。这是华润(富川)水泥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拓展产业链,加快推动“循环工业航母”建设的重大举措。总投资72.913亿元的华润(贺州)火电厂累计完成投资66.616亿元。项目一期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1号机组在一次性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后,并网发电。2号机组正在安装调试,预计年底可以实现投产发电。年产20万吨、总投资3.2395亿元的华润啤酒厂发酵罐已安装到位,正在实施厂房主体施工建设,已完成投资2.2亿元,预计10月中旬可建成投产。华润水泥、火电、啤酒三大项目构成了循环经济示范核心区产业链的基础,整个循环模式已初具雏形。风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据了解,该县已规划开发风电资源规模达105万千瓦。目前,广西水利电业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等风电企业已落户富川开发风电,共签订风电开发规模75万千瓦,总投资达75亿元,已开发出麦岭镇长春、柳家乡龙头、莲山镇金子岭等风电场。其中,由中国大唐集团建设的总投资4.0313亿元,总装机容量达49.5兆瓦的龙头风电场2台风机已于今年2月并网发电,其余风机正陆续运抵安装。

(本版图文由贺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生态主导 惠泽百姓 ——贺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蒋勤本报通讯员江明峻文/图贺州,位于广西的东北部,东接广东,北壤湖南,为三省通衢之地,粤港澳的东大门。如今,来到贺州,人们会惊叹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片片翠绿欲滴的森林覆盖城市乡村,富江、思...

富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