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凡人铸就大爱之城

广西日报 2012-09-26 18:5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万程 本报通讯员 翟伟

9月19日上午,贺州市灵峰广场,来自贺州各界的22名道德模范、10名“十佳美德少年”和40名美德少年,在这里接受表彰。

贺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潘鸣代表贺州230万人民,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是一种力量。表彰现场,数千市民围观,72名受表彰者,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市民说:“他们是贺州好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贺州好人”一再被聚焦:廖盛文火中救人、植志毅赤手搏击持刀歹徒、余青麟甘做“爱心经纪人”14年、董华莲爱老敬亲不简单……他们的事迹被广泛流传。像他们一样的贺州好人还有很多。在这片岭南文化熏陶之地,乐善好施早已蔚然成风。

好人演绎爱心壮举,爱心壮举成就大爱之城。如此一座好人众多的城市,道德建设模式有何独特之处?

1平凡的力量

善举一刻不停地在贺州延续。争当好人、争做好事,已成贺州人的文化自觉,融入到血脉当中。

2011年9月2日,朝东镇龙石完小附近的小卖部发生大火,恰好经过的该镇桐母村青年廖盛文,面对烈火,一次次冲入火中救人,救出小女孩林小娟。

事后,廖盛文自己全身烧伤10%以上。为治烧伤,他花费数万元;但面对酬谢,他婉拒钱物。他说:“你们刚遭了灾,比我更困难,我不能要你们的钱。”

3月29日晚10时许,女警植志毅在某小区三楼听到楼下有人呼救被抢,立即跑到楼下察看,发现一名持刀歹徒正在抢劫一名女子,植志毅毫不犹豫,立即扑向歹徒展开激烈搏斗,被歹徒用尖刀刺中腹部后,她不顾身负重伤仍英勇追捕歹徒,后由于失血过多昏倒在追捕的路上。

如今,植志毅说:“如果再碰到不平事,我依然会拔刀相助。”

如果说见义勇为太过于“刀光剑影”,那么,在贺州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亦不在少数。

富川富阳镇大围村回龙屯余青麟,感恩社会,当起了“爱心经纪人”。

14年来,他执著地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共有220多名特困生得到资助,其中他本人资助的学生有20多名;引进捐助的教学建设项目9个,价值45万元;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援助价值上百万元。

14年间,余青麟先后换了几次工作,但感恩社会之心不变。去年底,在他的倡议下,富川县义工联合会注册成立,义工队伍扩大到200多人。

有助人为乐的,也有孝敬父母的。

唐引金,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丁山村的一个农村妇女。2006年,唐引金的丈夫在外出务工期间意外身亡,噩耗传来,她顿时晕倒在地上。醒来后,看着同样悲痛的亲人,她咬着牙,擦干眼泪,心想:家里有年迈的老父亲以及年幼的儿女,靠谁来照顾?我不能垮!

5年过去了,唐引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悉心照顾着年老体弱的公公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小孩从小就礼貌懂事、健康活泼,在家中都抢着干活,孝敬老人。

或是好善乐施,或是扶危济困,这些贺州好人,都有共同的标签——普通人。“他们是一个群体,是一种氛围,是当今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潘鸣表示。

是的,他们来自群众,走向群众,而最终影响群众,带动群众。他们也许不知道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道德哲学,但他们一定懂得滴水慈善的道德火种。

这火种雄壮地蔓延开来,从善如流,已成为贺州人主流价值追求。

2制度的带动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贺州对于善举的各种制度支持,无疑也是贺州好人能够不断涌现的重要基础。

建市十年来,贺州上下弘扬优秀道德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社会各界开展了扶老助残、扶贫帮困、法律援助、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共同推动实施了结对帮扶五保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外出务工青年、帮扶青年就业创业、的哥的姐爱心送考、抗洪抢险、抗冻救灾和全市大型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

特别是自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开展了“贺州市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等活动,评选出了一批“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

“贺州有无数个好人,我们评选出来的只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贺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贺州道德模范”的评选,并不是简单包装典型,而是希望通过榜样的示范,影响更多的贺州人争做好事,争当好人。

“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潘鸣表示,“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制订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关爱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实施办法(暂行)》,贺州把关爱道德建设先进人物的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确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该市还将在保障措施上关怀道德模范,把对道德模范的关怀融入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的合力,使道德模范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敬和关爱;在物质奖励上关爱道德模范,对道德模范给予重奖,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帮扶和救助,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不吃亏。

3倡国学 重修德

贺州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众多的好人?真正原因在于它背后的文化支撑,这股力量,令贺州文明在新的发展时期催生新的内涵。

“幸福贺州不仅需要经济快速发展,城建日新月异,同时还需要不断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学习道德模范,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同心同德,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潘鸣说。

为此,贺州创新提出了“以国学为载体”的特色道德建设思路,为孕育好人打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倡国学,重修德,培训千名“文化使者”。

4月20日,贺州“国学进校园暨感恩教育”启动仪式在贺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全市迅速掀起“道德建设”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的热潮。

为使道德建设活动系统化、常态化,该市举办了三期“文化使者”培训班,从市直、区直和中直驻贺单位,选定近千名“文化使者”集中培训。目前,千名“文化使者”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基层,为各级各部门开展国学文化及道德建设活动提供学习指导。

贺州市委宣传部建立健全“晨读”制度,坚持每天集中学习15分钟,安排干部轮流分章节解读原著,结合“道德建设”活动,谈学习心得体会。

全市中小学还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国学进校园暨感恩教育”特色校园文化。通过经典诵读、书画展、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开展道德建设,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学生人格修养。

在各县(区),以国学为载体的道德建设形式,同样丰富多彩。

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国学经典书籍3.5万册,培训文化使者近1000名。“道德建设暨国学进万家”专题宣讲活动的巡回开展得到了各行各业、各界人士对学用活动的积极响应和热心支持,凸显“以国学为载体”道德建设活动的强大生命力。 

贺州不断拓展“道德建设”活动领域,提倡用人唯德是先,结合开展“治懒治庸治散”活动,倡导“厚德载物”理念,以形成懂礼仪、知感恩、勤为民、乐奉献的工作作风,把国学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当前,贺州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能否在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扮演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需要有强大的文化支撑。

“对于好人文化的进一步发扬推广,将为贺州人形成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起到一个引擎的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遍植,形成全社会精神力量的集聚,是贺州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潘鸣表示,“贺州是一座令人感动的城市,它始终践行任重而道远的实践,始终如一地求索真善美。”

新闻推荐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1年度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

2011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围绕“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引进项目,提升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加快实现由传统招商向科学招商的转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奋力...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