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岗位也能创造不凡业绩 ——记优秀退伍军人、城北镇凤岭村委会主任翟绍卿

贺州日报 2011-08-08 09:25 大字

□本报实习生邓清曌通讯员唐作文

2009年,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凤岭村实现了人均纯收入4650元;2010年,凤岭村又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的荣誉称号。昔日贫穷落后的凤岭村改变了村容,改善了村民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风貌。谁是实现这一大改变的领头羊?群众都说,他就是凤岭村村委主任、民兵营长翟绍卿。

翟绍卿在部队时曾是一名文艺兵,军营生涯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1992年12月退伍回到家乡后,翟绍卿开始投入到家乡建设中来,1999年至今,他担任过凤岭村委会副主任、主任、民兵营长。

凤岭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村子,其中有山场2万亩,有林面积1.5万亩,水田1005亩,旱地600亩,可开发余地甚足。然而由于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思想保守,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多元,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与翟绍卿在外当兵时见到的繁华世界相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作为村里的“当家人”,翟绍卿深感责任重大,于是决定通过用活本村资源优势,让乡亲们走上富裕路。

翟绍卿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边学边干,把农业科技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富川是有名的水果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凤岭村更是拥有开阔的山地。翟绍卿决定带领乡亲们种植果实,在山岭上种植脐橙、蜜橘、四月桃、三华李等名优水果300多亩。他把自己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一点一滴地教到乡亲们手中,从挑选果苗,到种植中的施肥灌溉、处理虫害的病症,到最后的结果收获,每一个步骤细节翟绍卿都带领乡亲们做好。不久,昔日光秃秃的凤岭披上了绿装,群众纷纷走上了种果致富路。

翟绍卿还带领群众大力实施造林灭荒绿化,退耕还林、改灶节柴,建沼气池等一系列能源生态建设工程,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动200家农户养殖,实现年出栏肉猪2600多头,仔猪2000多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跳出农业抓增收,引进项目是关键。翟绍卿带领群众成功引进了福建、广西灌阳老板联合投资350万元,兴建装机容量为1260千瓦的观音山电站;引进本地客商投资160万元,对总装机容量为2800千瓦的原凤岭电厂进行改制;引进本地客商投资200多万元进行矿泉水开发;引进钟山县客商对凤溪河中的鹅石进行投资开发。

凤岭人在物质生活上富起来了,精神文明建设又摆上了日程。翟绍卿充分发挥全村各族人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整治村容,改变农村不良生活习惯;加大资金投入,改进农村基础设施;修建水泥路、排水沟、停车场,安装路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村民在农村拥有城市的环境,享受城镇化生活,从根本上提高了凤岭新农村建设的水平。翟绍卿充分发挥在部队是文工团演员的优势,组建了独具特色的凤岭民族风情艺术团,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长期以来,翟绍卿在村委主任的小岗位上不遗余力、无私奉献,为凤岭村的进步翻开了一页又一页的新篇章。他先后获得农村基层干部“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今年被评为全市优秀退伍军人。

新闻推荐

新农村建设的“富川答卷”

□本报记者陈志永通讯员邹雪群盛夏的一个下午,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铁耕村“两委”办公室,村支书李志学在村里党员的簇拥下,庄重地把不久前从首府南宁领回来的“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牌...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