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挣钱不一定东奔西跑,只要掌握一门技术,用心去经营,也能挣个十万二十万,不是难事。” 笔者在郓城县郭屯镇文庄村采访时,“鞋垫大王”侯国良如是说。请看——从鞋里“

菏泽日报 2017-05-19 13:45 大字
早就听说侯国良做鞋料做得很红火,每年从鞋里“抠出”几十万。近日,笔者来到郓城县郭屯镇文庄村采访“鞋垫大王”侯国良。

走进侯国良的良才鞋料加工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装好的一箱箱牛皮鞋垫,一摞摞鞋前半垫、后跟贴,一包包上光擦等9个系列30多种产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一台台机器运转着,激光下料机的针头在大片的皮料上来回地旋转着,烫金机、压合机、胶粘机等机械设备在几个农村妇女的操作下乖乖地运行着……

“大娘,你多大年纪了,还在这干活?”笔者看到忙碌的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一脸富态相的老人,包装着一双双鞋垫。“我呀,今年76岁!天天接送完上学的孙子、孙女,就来这干活。一来活动活动身子,再者一天也能挣个三十五十块钱。”听了老人的话,憨厚老实,刚50岁的侯国良介绍道:“在这里干活的十几个人,都是俺本村的中老年妇女。在这里干活,要求比较宽松,她们可以去接送上学的孩子、可以回家做饭,工作家务两不误。干一天活,50块钱工钱,一般不加班。”

说起创业,不善言语的侯国良百感交集:十五岁时像中了邪,死活也不愿意上学了,就跟着邻村的人去了安徽搞孵化,一干就是十二年,后来还在孵化场当了老师,一年3000多元的收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叫人眼红了,可他不甘心,听本村一位在新疆阿尔泰租地种的人说,那里钱好挣,他动了心。二十七八岁的他带着妻子又去闯新疆,第一年承包了80亩地种植甜菜和葵花,年终结余1.8万元,后来增加到700多亩,地多了,可是种出的甜菜和葵花的价格却很快下降了,年收入却不到3万元,他心冷了。后来又去了哈巴河承包地。2000年,他夫妻俩放弃了种地,走进了克拉玛依市,投资8万元,在那里开了个皮衣、皮鞋美容店。老实厚道的侯国良擦鞋、打鞋掌、修鞋跟、贴后跟、铺鞋前半垫得心应手,客户们都感到修过的鞋穿上特舒服,尤其是得到女性的青睐。生意“火”了,夫妻两人忙不过来,就让四个妹妹都去给他帮忙。几年后,他的几个妹妹和村里去的几个青年,慢慢地也都做起了老板,分布在新疆的几个城市里。2010年10月,正当他们干得火热的时候,70多岁的老父亲患上了脑血栓,造成偏瘫,他夫妻俩为了让妹妹们安心经营,就舍去生意,回到了老家。在夫妻的伺候下,老父亲的病很快康复。

闲不着的侯国良夫妻俩,想重操旧业,可农村比不得城市,不适合搞皮衣、皮鞋美容。他打起了受欢迎的皮鞋垫、皮鞋前半垫、皮鞋后跟贴、上光擦的主意。自己制造加工,既能照顾老人,又能带动一批乡亲挣钱,夫妻俩一拍即合。他们通过与车饰公司、皮革公司联系了余料,2011年春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鞋料加工基地。

产品出来了,可销路在哪里?为了找销路,侯国良带上样品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推销之路。商场、皮衣皮鞋美容店、修鞋摊一个个洽谈,仅明信片就用了上百盒,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80多个城市。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他的诚实打动了客户,也许是他的产品让人认可,他的订单逐渐多起来。

北京、上海、贵州、河北、江苏等地的订单越来越多,他每天都要忙着接订单、发货……他说,做生意就要诚对诚,一年发近400万元的货,都是货到付款,从没有拖欠的。

他赚钱了,老人住着宽宅大院,儿子住上了楼房。可他却住着上世纪建的两间土砖房,家里没有高档家具。妻子赵爱菊感叹地说:“上有老人,我们要用孝心伺候,下有孙子孙女我们要用爱心照顾,生意要精心打理,真的没心照顾自己的吃穿住了……”

通讯员车先申李英记者郑华伟

新闻推荐

“孩子出生时就没放弃,现在、将来就更不会”“我是她妈,我不给她看谁给她看”“别人劝我放弃,可我心疼闺女,还是不想” 母亲的手,给了我力量

点击查看原图妈妈紧紧握着孩子的手,再苦再难也从未想过放弃点击查看原图那是一双双骨节粗大的手,那是一双双被泪水浸透的眼,那是一个个直不起的腰,那是一天天重又燃起的希望……只期待,不知在哪里的“...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