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华张营镇位于郓城的东部据张营村村碑记载张氏祖为
□崔中华
张营镇位于郓城的东部。据张营村村碑记载:“张氏祖为官置此田,傍旧县寺建村。元末避乱,围村筑墙,名张家营子,现称张营”。据考,张营为郓城县城旧址,历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六个朝代,740余年。现张营镇是2001年2月由原张营乡和原大人乡两乡合并而成。
多年前的一个深秋,你和几位同事去张营镇看那所著名的小学:丽媛小学。路过一些村庄,土坯和砖混的房屋被落完树叶的大树环绕。
在堆满玉米秆的村头邂逅了一位老人,他背靠玉米秆蹲在地上,头上是一顶蓝色的帽子,满脸的皱纹和寂寞,两双大骨节黝黑的手安静地放在膝盖上,手工的布鞋温暖而敦厚。
一只山羊在老人的旁边,从容地咀嚼着干枯玉米叶子,眼神无辜而温柔,雪白的毛在黯淡的天光下雪亮雪亮,让人想到遥远的雪山和雪山上空白色的云朵。
许多年过去了,你的脑海里依然留存着老人和山羊的画面,这是张营镇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温馨而寂寞。
前不久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又去了张营镇魏垓小学,在夏日炎热的正午。
魏垓村和大人村紧挨着,大人村还有一些传说:很久以前一位孝顺的媳妇背着自己病重的婆婆,从很远的地方逃荒而来,在此安下了家,就有了“带老人”村这个名字,后来演变为“大人”村,但孝敬老人的含义没有任何改变。
魏垓小学和大人中学隔着一条南北马路,魏垓小学在马路西边,大人中学在马路东边。
你站在马路西边,魏垓小学门口,多云的天空,太阳一露脸光线就很强,灼人的感觉。
靠学校门的北面是一家杂货店,卖一些孩子吃的零食,一些废弃的空食品袋堆在杂货店门口,许多农村小学的门口都是这样一番景象。
大人中学的大门敞开着,门岗空无一人。你走进学校大门,校园里静悄悄的,暑假已经过去几天了,没有孩子们的校园显得空空荡荡。
学校南面的操场还在整修,挖出的土方裸露在灼热的太阳光下面,校园的北面在建一座大楼,高高的塔吊下面,有一些忙碌的身影,假期是学校集中搞建设的大好时期。
在校园遇见一位退休教师,简单地交谈了一番,了解到大人中学在校学生已经超过一千人,一所农村中学有如此规模,管理和质量起了决定作用。
从大人中学出来,走进魏垓小学,一栋两层高的小楼,楼前有几块绿地,种着剑麻、蝴蝶兰,几株法国梧桐树枝繁叶茂,给小小的校园平添了许多生机。操场还没有硬化,但很平整。
在学校的一间教室改成的会议室里,几排课桌和晃来晃去的老式吊扇,废弃的课本和教具,你坐在熟悉的场景中,看见铁条网着的窗外,一池田田的荷叶中,有粉色的荷花在开放。
课桌上有一件白纸叠的房子,上面写着一句话:送给数学老师的一件小礼物,祝数学老师假期里快快乐乐!上面还画着一些心型图案和花朵。魏垓小学一共十几位老师,女教师居多,你见过他们的一张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含着微笑。你不知道这件礼物是送给哪位教师的,但礼物的寒酸和孩子的用心还是触动了你的内心。
在对着校园大门的地方,你看见了那块石碑,水泥碑座周围,是挺拔的剑麻。黑色的碑身已经残损,字迹漫漶,你凑得很近才勉强辨识上面的文字。
碑的正面是“捐资建校,千秋功绩”八个大字,下面刻着捐资人的姓名和捐的钱数,捐得最多的是一位叫魏清垒的,捐了十万元。碑的背面是魏垓小学简介,建校时间为一九四七年,几经辗转,一九九七年从原址迁到现在的地方,平房变成了设施配套齐全的楼房。
你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残损的石碑,仿佛抚摸一段久远的时光和曲折艰难的建校史,慷慨解囊的质朴村民建起的不仅仅是一所小学校,更多的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对子孙后代殷切的希望和厚重的寄托。你在许许多多农村小学都看见过这样残损的石碑,都读到过石碑上镌刻的那些名字和名字后面的意义。 
新闻推荐
3月4日,菏泽市郓城县郓州办事处10岁孩子小明(化名)在无水河道中捡玩具时陷入淤泥中难以脱身,接到报警赶到...
郓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郓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