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里,“兵支书”张景宪为40位烈士找到家

菏泽日报 2022-03-30 06:34 大字

张景宪在红色基因传承馆开展宣讲

15年里,他为40位烈士找到了家;15年里,他不知道自己为烈士找家走了多少路,只记得有多半时间在寻亲的路上。对于一个50多岁的人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15年。市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15年来,一直兑现着自己的承诺——为烈士找家。

3月26日,记者到张和庄社区采访,在该社区烈士陵园找到了张景宪。他告诉记者,烈士陵园修整前是一个荒芜的“坟地”,后来经过两次升级改造,建成了现在的烈士陵园。记者看到,园内排列整齐的烈士墓碑上有的有名字,更多的是写着“无名烈士”。

张景宪就是为这里的烈士们找家。他说,2007年10月,他当选为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当年3月份他就开始为烈士找家了。

今年春节过后,他辗转湖北湖南两地,在当地有关部门和志愿者的帮助下,经过五六天的打听、寻找,终于在湖北省石门县子良街找到了烈士简金川的家。至此,张景宪为第40位烈士找到了家。

张景宪拿出手机让记者看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耄耋老人哭着说,自己是简金川的女儿,已86岁。她只记得父亲离开家时有30多岁,走后再无音讯。母亲去世前一直牵挂着父亲,没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找到父亲。老人哭着,两手紧紧抱着张景宪的手,感谢之情无以言表,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张景宪也是多次哽咽。

这样的瞬间,张景宪经历了多次。

“怎么想着为烈士找家的呢?”记者问张景宪。

“军人情怀吧。我是一名退伍老兵,经历过战友牺牲在我眼前的痛,能比一般人更深地体会到‘回家’的感受。没经历真枪实弹上过战场的人,不知道战争的悲壮、战士的无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无名烈士找家,只为烈士不再无名,抔把‘烈士土’让他们魂归故里!”说着,他蹲下身子注视着眼前的一块块烈士墓碑,自言自语道:“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为你们所有人找到家。”

但万事开头难,张景宪刚开始为烈士寻亲时,因有效信息太少,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他从菏泽市党史专家祝厚江那里了解到,在1947年菏考奔袭战在菏泽打响,战士们为策应刘邓大军过黄河与敌人进行了生死搏斗。当年的张和庄是战地医院,负伤的英雄被抬到这个村进行救治,在救治过程中他们牺牲了,村民们就自发从家里拿出白布裹住英雄的遗体,就地埋在村西头,就是今天的张和庄烈士陵园。他们大多数是无名烈士,生前都属于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

“随着十几年的寻找,目前已确定94名烈士的名字,但这些烈士牺牲时很年轻,大多数不到二十岁。”张景宪说,即便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寻找起来也是万分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烈士找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这个事情不能中断,家人也给我很大支持。”张景宪说,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在2021年3月,他出资200多万元筹建了红色基因传承馆。这些钱都是家里做生意的老本,他妻子纵有不舍,还是含着泪把钱递到他手上。

为帮助更多烈士找到亲人,他组织成立了菏泽市烈士寻亲志愿者协会,与多个省市形成联动,吸引了1000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为烈士找家的范围也扩大到“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目前我们正在为85年前牺牲在河北的菏泽籍张俊生烈士寻找家人。”张景宪说,随着寻亲队伍的壮大,以及菏泽市烈士寻亲志愿者协会知名度越来越大,不再单单为社区烈士陵园的烈士找家,而是为更多的烈士找家。

围绕“为烈士寻亲”,张景宪进机关、校园、企业,开展红色宣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随着红色基因传承馆的建设、张和庄“战地医院”旧址修缮,在这里,人们可以追寻先烈足迹,聆听烈士们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在这片充满红色力量的土地上,在张景宪的影响下,张和庄的青年志士纷纷向党靠拢。两年来,4名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进“两委”班子,整个社区充满了活力。社区将利用红色基因传承馆、张和庄烈士陵园、野战医院旧址,打造红色村落,提升乡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张和庄也实现了由农村向社区、贫困向富裕的华丽转变,获得“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记者 刘兰英

新闻推荐

挺起生命的“脊梁” 记菏泽市立医院脊柱外科

图为张善地在和病人家属交流情况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上承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具有负重、保护和运动等功能,号称人...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