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无止境要登攀 牡丹区首届牡丹名医、牡丹区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刘志修侧记
工作闲暇,刘志修从医学书籍中汲取理论知识
从一名基层医生到二甲医院中层主任,有步履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面对患者遭遇的病痛,他感同身受,毅然选择坚守,面对患者的误解质疑,他真实面对,从容不迫。
24年,荡涤了他的青春年华,让他成为享誉一方的“名医”。即便如此,他依旧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是医者成功的阶梯——他就是牡丹区首届牡丹名医、牡丹区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刘志修。
投笔从医
1973年,刘志修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但是,刘志修的梦想却是当名建筑工程专家,高考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心有不甘。复读后,又被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录取,看到窘困的家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坚守古训的俺爷听说后可高兴了,逢人都说老刘家后继有人了,殊不知,当时我快郁闷死了。”他说。
1996年,毕业后的刘志修被分配到原牡丹区白虎卫生院外科。一天,他在门诊处坐诊,一位老人走了进来,“潘医生在吗?俺的腿受伤了,想让他给看看。”“潘医生是内科医生,你这种病归外科。”看了老人的伤情他说道。望着他稚嫩的脸,老人直言不讳道:“潘医生医术好,不论啥病,俺们都认他。”直到看见潘医生,老人仿佛见到了亲人,家长里短地说个不停,并在潘医生建议下接受了刘志修的诊疗。
偶然的邂逅,让刘志修与潘医生成了忘年交。潘医生为了提升他的知名度,逢人都说他聪明好学,并鼓励他多学习,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享誉一方的名医。“从潘医生身上我看到了医生的责任与荣光,并暗暗发誓要当一名好医生,当一名像潘医生一样的名医。”他说。
“牛刀”小试
“老师,这个病我了解,能试一下吗……”刘志修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时,科里收治了一名髋关节脱位患者,他自告奋勇地说会做此类手术,一些进修的研究生对此狐疑不已,可手术却非常成功。“后来,进修的研究生见了我直呼 ‘老师’,一时间,竟传出了 ‘研究生导师’的外号。”他说。
一次,在牡丹区中医医院,刘志修接诊了一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制定好手术方案后,患者却改了主意。几天后,患者回来了,说听信了“擀面杖能擀好病”的谣传,被骗去几千元钱。他说:“当时我是又气又恨,气的是老百姓不懂医学知识,轻信了游医的鬼话,恨的是老百姓挣钱不容易,骗子真是昧了良心。”
“说实话,因为生活在农村,知道挣钱的不易,只要能治好患者的病,我是坚决不开大方、贵方。”刘志修说,一个熟人的亲戚不慎摔伤造成腰椎骨折,常规手术花费要5万元以上,他采用了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术,患者前后仅花了1万余元。
凭借过硬的理论实践经验,2012年,刘志修撰写的《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及其影响因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观察》等十余篇论文先后在《中国医学创新》等期刊发表,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提供了可能。
世无难事
2020年6月,刘志修撰写了《改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一文,荣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说:“因时间仓促,市里部门同志打来电话,询问是不是先进科技,如不能确认科技成果,建议我下次参选。当时,我信心满满地现场做了陈述。因为实践经验充分,最终赢得了评委的认可。”
刘志修说,上学时没钱买书,看到朋友、同学有了书,就死缠烂打地借。上班后,也没丢掉这个嗜好,每月工资除去伙食、费用,都被他买了书,日子时常过得有了这顿没下顿。他说:“因为这个习惯,让我在临床上发现了全市首例脂质肉芽肿病,并赢得了省立医院专家的赞许。”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只有自豪与渴望,自豪的是通过努力我收获了无数真情的回报,渴望的是我将继续为之坚守。”刘志修说,就像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在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时告诫医务人员的话:“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面对困难,只要坚持,就没有什么做不成。这就像刘志修办公室中自勉的书画, “梅竹风骨”或许是他坚韧不拔努力进取的写照,而 “德艺双馨”则是对他从医的最大褒奖,这份写照和褒扬或许正是一名医者家国情怀的最大体现吧!
文/图 通讯员 赵雯雯 刘 月 记者 孟 冰
新闻推荐
日前,牡丹区空竹协会的老年人在表演抖空竹。他们技艺娴熟,一个个高难度的花样被“抖”得淋漓尽致,尽情展示自己的抖空竹绝活...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