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厚植根基发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郜玉华 张海勇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牡丹区胡集镇黄屯行政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多方筹资建设资金800余万元,新修道路3.4公里,硬化胡同26个,村庄全部完成绿化亮化;改造坑塘一处,建起了观光长廊;新建文化广场一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并配备了健身器材、百姓大舞台、文化墙、四德榜等,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今年以来,牡丹区着力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牡丹区徐徐展开。
抓好人才振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返乡创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筹建返乡创业服务站18个,创建创业示范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6家,鼓励引导2万余人返乡创业,创办企业3000余家,吸纳带动就业近5万人。针对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高的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新农人、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开展各类培训100余场次,培训3万余人。
抓好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牡丹区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在胡集镇、高庄镇和何楼办事处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业,新增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个。加快特色经济林发展,打造现代特色经济林示范区5个,推进牡丹、芍药等特色优势花卉产业发展。
抓好生态振兴,推动农村共享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全区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全部完成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在全市率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2家。
抓好文化振兴,推动农村文明发展。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各镇街都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所有村(社区)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大力推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镇级综合文化站2处、文化服务中心120个、文化广场200个,新增农家书屋50家,免费送戏下乡210场、送电影下乡6000余场。加大各层级文化阵地建设,打造“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逐步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文化网络服务体系。
抓好组织振兴,推动农村和谐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认真开展“遵纪守法、担当作为”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过硬党支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安兴镇船郭庄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去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新闻推荐
本报菏泽11月27日讯(记者李德领)24日,由菏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菏泽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