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有订单,工人去不了,何不在家成立加工点? 疫情不误就业路 打工者变身小老板
阅读提示
疫情期间,一些农民工的外出打工路受阻,留乡的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开动脑筋,转变思路,变身创业小老板,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在山东荷泽市巨野县营里镇前店子村的一间服装加工点里,30多台缝纫机的哒哒声一阵紧似一阵。
“先将布匹拼在一起,然后放在缝纫机的针尖下,轻踏右脚,启动机器。”前店子村村民王素娟时常穿梭在车间内,检验姐妹们刚刚生产出来的成衣,并对新来的村民进行技术指导。“缝纫虽然是个精细活,但只要认真学,都能学会。”
今年29岁的王素娟本是一名打工妹,年初发生的这场疫情,让她从打工妹变身为这家服装加工点的老板。
2008年,高中毕业的王素娟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成了青岛一家服装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凭借踏实肯干、认真好学,王素娟从一名普通工人干到了车间班组长,工资涨了一倍多,并和同在青岛打工的一个老乡组建了家庭。
2020年春节,多年未回家的王素娟与爱人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前店子村,与父母一起过年,不料突如其来的疫情“堵”住了王素娟回青岛的路。
“每天待在家,没有工作,就没了收入来源,心里急得很。”后来,王素娟联系到青岛的服装厂,得知厂里春节前订单积压,春节后人手紧张,有单无人。
厂子有订单,自己又去不了,何不在家成立个青岛总厂的加工点?王素娟原本就是总厂的业务骨干,双方一拍即合,总厂很快同意了在前店子村设立加工点,总厂发原料、尺寸、样式,王素娟负责来料加工,计件结算。
王素娟把自己的做法跟镇里的包村干部一说,镇里大力支持。前店子村村头刚刚建起了一个扶贫车间,镇里当即答应让王素娟使用,并免除使用费。
场地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购进设备。县里金融部门派驻前店子村的“金融村长”了解到王素娟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考察,通过“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绿色通道,短短两天就把贷款送到王素娟手中,保证了服装加工点及时购进设备。
“如果不是疫情,我也没打算自己办厂子,但在家闲着心里也着急。没想到县里、镇里和村里支持力度这么大。我办这个厂子,也能让村里的姐妹在家门口就业,是个多好的事啊。”王素娟说。
附近村的十几个打工妹听说王素娟要办服装加工厂,纷纷找上门来,要进厂打工。场地有了,设备有了,工人也招到了,王素娟立马联系总厂发原料。
一个聚拢了30多名女工的服装加工点,热热闹闹地开了张。
为了保证服装加工质量,王素娟采取师带徒的方式,让有技术的熟练工人带没有技术的工人,一带一,一帮一,工人上手很快。同时,为了防控疫情,王素娟还拉开工位距离,车间每天消毒,工人戴口罩上岗。“给总厂加工服装,质量是关键。现在我们加工的服装质量不比总厂差,成品几乎没有被退回的。这样,工人的收入就上去了,一般的工人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熟练工人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
加工点若要持续运转,订单是关键。如今的王素娟两头跑,不仅抓产品质量,还要前往青岛总厂跑订单。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产品质量,新订单不断。这也让许多贫困家庭因为有人获得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实现了脱贫。
“现在这个车间最多容纳60人,接下来打算扩大生产,让更多姐妹在家门口就业。”对于服装加工点的未来,王素娟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
巨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巨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