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堵”住返岗路就地变身“小老板” 打工妹王素娟带领30多名姐妹就业

大众日报 2020-07-15 09:46 大字

□本报记者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谢新华郭良波

在巨野县营里镇前店子村的一间服装加工点里,30多台缝纫机的哒哒声一阵紧似一阵。

“先将布匹拼在一起,然后放在缝纫机的针尖下,轻踏右脚,启动机器。”前店子村村民王素娟时常穿梭在车间内,检验姐妹们刚刚生产出来的成衣,并对新来的村民进行技术指导。“衣服缝纫虽然是件精细活,但只要认真学,都能学会。”

今年29岁的王素娟本是一名打工妹,年初发生的这场疫情,让她从一个打工妹“变身”为这家服装加工点的老板。

2008年,高中毕业的王素娟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成了青岛一家服装加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凭借踏实肯干、认真好学,王素娟从一名普通工人干到了车间班组长,工资涨了一倍多,并和同在青岛打工的一个老乡建立了家庭。

2020年春节,多年未回家的王素娟与爱人带着孩子回到巨野县老家营里镇前店子村,与父母一起过年,不料突如其来的疫情“堵”住了王素娟回青岛的路。

“每天待在家,没有工作,就没了收入来源,心里急得很。”后来,王素娟联系到青岛的服装厂,得知厂里春节前订单积压,春节后人手紧张,有单无人。

厂子有订单,自己又去不了,何不自己在家成立个青岛总厂的加工点?王素娟原本就是总厂的业务骨干,双方一拍即合,总厂很快同意了在营里镇前店子村设立加工点,总厂发原料、尺寸、样式,王素娟负责来料加工,计件结算。

王素娟把自己的做法跟镇里的包村干部一说,镇里大力支持。前店子村村头刚刚建起了一个扶贫车间,镇里当即就答应让王素娟使用,并免除使用费。

场地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进设备。县里金融部门派驻前店子村的“金融村长”了解到王素娟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考察,通过“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绿色通道,短短两天就把贷款送到王素娟手中,保证了服装加工点及时购进设备。

“如果不是疫情,我也没打算自己办厂子。但在家闲着心里也着急。没想到县里、镇里和村里支持力度这么大。我办这个厂子,也能让村里的姐妹在家门口就业,是个多好的事啊。”王素娟说。

附近村的十几个打工妹听说王素娟要办服装加工厂,纷纷找上门来,要进厂打工。场地有了,设备有了,工人也招到了,王素娟立马联系总厂发原料。

一个聚拢了30多名女工的服装加工点,热热闹闹地开了张。

为了保证服装加工质量,王素娟采取师带徒的方式,让有技术的熟练工带没有技术的工人,一带一,一帮一,工人上手很快。同时,为了防控疫情,王素娟还拉开工位距离,车间每天消毒,工人戴口罩上岗。“给总厂加工服装,质量是关键。现在我们加工的服装质量不比总厂差,成品几乎没被退回的。这样工人的收入也上去了。一般的工人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熟练工每月能挣3000多元。”

加工点若要持续运转,订单是关键。如今的王素娟两头跑,不仅抓产品质量,还要前往青岛总厂跑订单。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产品质量,新订单不断。这也让许多贫困家庭因为有人获得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实现了脱贫。

“现在这个车间最多容纳60人,接下来打算扩大生产,让更多姐妹在家门口就业。”对于服装加工点的未来,王素娟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巨野警方五天连破三起盗窃案

今年以来,巨野县公安局牢固树立“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的理念,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当成大案来抓,向多发性盗...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