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硬派知识与趣味故事 知 宋(16)

大众日报 2019-09-06 10:11 大字

□吴钩

夏竦与石介有宿怨,庆历年间,夏竦伪造石介书信,诬陷石介欲废立皇帝,导致石介被贬谪至濮州(今山东鄄城)任通判。未久石介病逝,夏竦又落井下石,谎称石介诈死,实投奔契丹,并怂恿皇帝掘开石介之墓验证真伪。按传统中国人的观念,掘人坟墓,无疑是对死者及其家人的最大的羞辱,幸亏仁宗在大臣的劝阻下,最后克制住了冲动。欧阳修的长诗《重读徂徕集》,便是为死犹蒙冤的石介鸣不平,并对狠毒的夏竦提出控诉:“……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夏竦去世之前,领武宁军(今江苏徐州)节度使,因为病重,请求回京师,“以疾求还京师”。但同僚听说夏竦回京,都不相信他真的病了,认为称病只是夏竦耍出来的花招,“求还京师,图大用尔,称疾诈也”。不久夏竦病逝,仁宗皇帝前往祭奠,命内侍揭开盖在夏竦脸上的布幕,只见夏竦遗容“颜色枯悴”,仁宗怆然说:“竦枯悴若此,疾岂诈乎。”而外间议论的人都说,“竦尝欲剖石介棺,此其阴报也”。由此可见夏竦人缘与口碑之差。

这么一名被目为“奸邪”的大臣,将获得怎样的盖棺定论呢?

经过法定的议谥程序走下来,考功司与太常礼院给夏竦拟定的谥号是“文献”,按古老的《逸周书·谥法解》(以下简称《谥法》),“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博闻多能曰献,聪明睿智曰献”,夏竦是聪明人,文采也很好,“文献”的谥号倒也适合他。

但是,在皇帝准备下诏赐谥的时候,仁宗的词头却被知制诰王洙封还。王洙的理由是:“臣下不当与僖祖同谥。”僖祖指赵朓,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高祖,赵匡胤称帝后,追尊赵朓为文献皇帝。王洙以文献乃僖祖谥号为由,拒绝起草赐谥的诏敕。

宋仁宗在收到被封还的词头后,决定亲自给夏竦老师改一个响亮的谥号——赐谥“文正”。但是,仁宗此举,从程序的角度来说,显然已经违背了宋朝的谥法。我们回顾一下前面介绍过的宋朝给谥程序,便可以知道,尽管最后的赐谥都是以皇帝的名义进行,但在议谥的过程中,皇帝一般并不参与其中,负责议谥、拟谥的是考功司与太常礼院的礼官。如果礼官所议的谥号被驳回,按程序也应该是退回考功司与太常礼院重新评议。

因此,当仁宗皇帝宣布给夏竦改谥“文正”的时候,几位礼官都站出来表达抗议。判考功司刘敞说,给夏竦议谥,“此吾职也”,皇上怎么可以越俎代庖?立即上疏跟宋仁宗辩论:“谥者,有司之事也,且(夏)竦行不应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侵臣官。”

知礼院司马光也上疏讽谏仁宗:“谥者,行之迹也。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所以劝善沮恶,不可私也。臣等叨预礼官,谥有得失,职有当言,不敢隐默。谨按令文,诸谥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皆录行状申省,考功勘校,下太常礼院拟谥,讫申省议定奏闻,所以重名实、示至公也。陛下圣德涵容,如天如地,哀愍旧臣,恩厚无已,知(夏)竦平生不协众望,不欲委之有司,概以公议,且将掩覆其短,推见所长,故定谥于中,而后宣示于外,……乃欲以恩泽之私,强加美谥。虽朝士大夫畏(夏)竦子孙居美仕,不敢显言,四方之人耳目炳然,岂可掩蔽?必曰夏竦之为如是,而谥‘文正’,非以谥为公器也,盖出于天子之恩耳。此其讥评国家之失,岂云细哉?”

新闻推荐

鄄城艺术剧院把戏送到百姓家门口

本报讯(记者牛腾)近日,豫剧经典剧目《姊妹易嫁》在鄄城县彭楼镇彭楼村精彩上演,来自鄄城鸿歌雁韵戏曲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演职...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