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才:助力脱贫攻坚 彰显责任担当

菏泽日报 2019-08-30 11:11 大字

创业之路虽历经艰难和挫折,但在他的带领下,鄄城县新达发制品有限公司已名扬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8000万元。企业发展了,他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助力脱贫攻坚。他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子,带领500多人就业。他就是鄄城县人大代表、新达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广才。

白手起家一路兼程

今年48岁的曹广才,18岁便开始了创业之路。曹广才的家在郑营镇碱曹庄村,当时的郑营镇是档发加工大镇,碱曹庄村也有不少人经营档发加工。“我在自己家开了个头发加工小作坊,刚开始做既没资金又没经验,更别提销路了。”曹广才说。

当时的创业之路虽然坎坷,但曹广才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一路闯了过来。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2009年,曹广才投资200余万元,在碱曹庄村建起了一处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人发加工厂。2013年,曹广才又在鄄城县人发产业园兴建了占地30000平方米的新达发制品有限公司。

在曹广才的用心经营下,公司投产当年就取得了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的业绩。2018年底,公司年均销售收入达到8000万元。曹广才将最初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壮大为拥有员工200多名的公司,成为鄄城县发展较快、创收较大的私营企业。

当好致富带头人

“一人富不算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带领更多的人共同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曹广才说。

曹广才懂得,要想阻断贫困,就要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强身。在用工方面,他尽量安排家庭比较困难的人员来上班。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李秀花一边和同事聊着天,一边做着手里的活儿。她告诉记者,她今年已经70岁了,在这里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别看我年纪大了,每个月还能挣2000多块钱呢。”李秀花笑着说。

“在这里不光能挣钱,你看还有中央空调、饮水机,吃饭不要钱,还每天变着花样做。”说话的是李凤莲,她向记者说着公司的优越条件:“公司有班车,住得远的可以坐班车来上班,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安全。”

为了方便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曹广才还将公司的活儿下放到各个村庄的扶贫车间,带动了300多人就业。

把希望带给更多的人

2017年,对于家住陈王街道东寺村的任荣荣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那一年她考入了江西九江医科大学,但是,随之而来的学费却让她犯了难。任荣荣的父亲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休养。尽管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仍旧一贫如洗。

得知这一情况后,曹广才立刻赶到了任荣荣家中。“一个农村孩子能考上大学不容易,不能因为贫穷断送了孩子的大学梦。”曹广才说,他让任荣荣放心去上学,并表示会一直资助到她大学毕业为止。

过年过节,曹广才还会到村里的困难户、老党员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品以及节日的问候。

作为一名企业界的人大代表,在搞好经营多创利润、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曹广才还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仅在环保设备方面就投资100多万元。记者张慧通讯员刘永霞

新闻推荐

用镜头记录70年巨变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牛腾通讯员宁效广)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鄄城县70年来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