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不懈追梦 赵建军的脱贫故事
走进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胡窑村赵建军的生猪养殖场,活蹦乱跳的小猪仔、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肥猪正在争抢吃食,一派忙碌的景象。正在圈舍里清理废弃物的赵建军说:“现在养猪场存栏100头左右,赶上生猪市场行情好,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今年50岁的赵建军,曾是胡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一条腿有残疾,家中有妻子、女儿和儿子四口人,生活十分困难。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赵建军转变思路,发展起了生猪产业,历经重重困难,夫妻俩终于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2017年底实现脱贫。
从贫困到走上致富路,并不只有一步之遥,正如赵建军所说,“勤劳”才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多年来,赵建军一家人主要靠务农为生,因家中孩子常年生病吃药经济压力大,赵建军只得比别人更努力。为了增加收入,赵建军白天外出务工,晚上回家还要打着手电筒耕地。随着年龄增大,那样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劳动的日子,赵建军渐渐吃不消。2015年,赵建军与妻子商议,决定养殖生猪。但万事开头难,赵建军和妻子拿着手里借来的2万元,却不知道该怎么起步。
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决定自己建圈。“圈舍是我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就连每一块砖都是自己用水泥和石沙做出来的。”赵建军回忆道。就这样,夫妻俩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算把猪圈全部完成。“起初只养了十几头猪,恰逢生猪市场不太景气,辛辛苦苦建起的养殖场也没能给我们带来啥效益。不过当时我心里非常清楚,坚决不能放弃,如果放弃只能会使原来的投资打了水漂,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坚持并且扩大规模。但家里亲戚好友能借的都借了,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赵建军说。
就在这时,街道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这使得赵建军眼前一亮:“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这既解决了资金难题,又没有增加额外负担,对赵建军来说真是一场难得的“及时雨”。他立即向扶贫办递交了贷款申请,县扶贫办、农商银行简化审核程序,开通绿色通道,最短时限内放给他“富民农户贷”5万元。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赵建军趁市场低迷扩大了养殖规模。就这样,赵建军一直坚持了下来,随着生猪市场逐渐好转,养殖场也迎来了“丰收”。赵建军的脱贫事迹很快传遍周边乡村,不少农户前来“取经”,实诚的赵建军都是热情迎接、有问必答。
现在,赵建军的养猪场占地660平方米,由于生猪养殖规模较大,每天产生了大量粪便,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在农技人员的建议下,赵建军在养殖场内修建了一口小型发酵池,生猪排出的粪便直接进入池内发酵处理,处理后的猪粪成为优质肥料。赵建军在猪圈旁边种上了近千棵葡萄树,这些经过处理的粪便被施在葡萄园里,秋天一到,这些果树也带来不错的收益。脱贫了的赵建军不忘服务本村贫困群众。前年底,赵建军被评选为胡窑行政村扶贫联络员。此后,赵建军积极参加扶贫联络员培训班学习,认真掌握相关扶贫政策。被问到为何如此认真,赵建军总是笑着说:“只有我弄明白了政策内容,才能向我们村里的贫困户讲解,不然我这个联络员就不合格了。”
如今,在村里,总能见到赵建军积极的身影。他列席村两委有关扶贫脱贫工作的会议,参加本村的扶贫开发项目的民主管理、重要决策和村务公开活动,发挥监督、建言作用,用实际行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扶贫联络员。
记者杨飞
新闻推荐
□通讯员陈正国报道本报鄄城讯进入3月份以来,鄄城县交通运输局按照“一路一景”设计要求,重点抓好黄河大堤至...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