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 街头的感动
□通讯员 刘俊韬
暮春时节,牡丹之都菏泽天气持续阴沉。4月27日,春雨淅沥,气温骤降,最低气温降至个位数,刚刚脱下来的秋衣秋裤又被穿上身。下午2:30,外出办事。小雨暂停,菏泽街头被雨水冲刷过的花草树木鲜嫩美丽,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沿市丹阳路北侧人行道西行,放眼望去,马路上干净清爽,看不到一片树叶、垃圾;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市民和游客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红绿灯指示通行,文明有序,到处一派和谐景象。
路过菏泽市图书馆时,向西望见一辆保洁车,远远地看到一个人蹲在行道树坑里清理垃圾。怪不得马路这么干净,原来是她辛苦清扫的结果。我快步走上前去,细细打量这位一条腿深蹲着、另一条腿膝盖跪在湿地上的老年女环卫工,她左手按在地上撑着身体,右手握着小铲子,用力地铲除树坑里的杂草和烟头、纸屑等垃圾。她见我用手机拍照,不好意思地笑笑,露出一颗断了大半截儿的门牙。
她叫史玉梅,出生于1953年,鄄城人。三个女儿都在菏泽城区定居,两老口儿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8年前进城来打工,穿上了环卫制服,一直坚持到现在。
老人家边干活,边跟我交流起来,她很是健谈。或许如果不是我主动找她说话,一整天都不会有人注意到她。她一张嘴,就满脸漾着笑意。她说自己没文化,不会写字。我关切地询问,她耐心地解答。
一来二去,我弄清楚了她的基本情况。她负责市丹阳路和平至天香路段的卫生,除了丹阳路路面的保洁,还要负责道路两侧行道树和绿化带的园林维护,该路段近20个垃圾箱的清理和近20个下水道窨井的清淤。这么大的任务量,全是这位身高一米五左右、年近古稀的女环卫工独自来完成。听着她的叙述,看着她辛苦的样子,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问她:“门牙怎么断了?半截儿不去补一补,豁着个牙多难看啊。”她笑着说:“补一颗牙要1000多元,一个月工资不吃不喝才能补上,哪里舍得哟!”
原来,她的门牙是清理马路窨井时被自制工具打断的。去年,为了赶在雨季到来前把马路窨井清理干净,她力量小,搬不动窨井盖儿,就和丈夫用粗木棍自制了一个撬棒,省时省力干得很顺手。没想到有一天干活失了手,一不留神用撬棒打断了自己的门牙,嘴唇也打破了。当时,她满嘴是血,到附近的医院去简单处理了下,继续干活儿。
说到这些时,她还是满脸带笑,云淡风轻地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而我不禁再次肃然起敬。
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忙活吃完早饭后,赶在5点半前到市人民路集合点列队点名,而后投入工作,中午1个半小时回家忙活午饭,饭后再马不停蹄地赶回负责路段继续工作,下午5点半下班,到家至少要超过傍晚6点。这就是史玉梅一整天的工作安排,每天周而复始,四季风雨无阻。
我大致目测了一下她负责的路段,一侧的长度大概在500米左右,马路两侧加起来足足有一公里。老人家每天都要在这一公里的路段上反复清扫、捡拾垃圾,目标就是纤尘不染。
交流过程中,天又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冰冷冰冷的。我问她:“带没带雨伞?”她笑笑说:“哪有打着雨伞扫大街的,也不像啊。”这一句话,把我给逗乐了。她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市民记者”。她嘱咐我呼吁一下儿,请市民和游客不要随地乱丢烟头、纸屑和包装袋,马路上都有垃圾箱,扔到垃圾箱里方便收拾。
她清理完一棵行道树树坑里的杂草和垃圾后,把树坑的方格护板重新归位踩实,马路显得更加洁净了。
与史玉梅道别后,我不时地回头看她又蹲到另一棵树下,清理树坑里的杂草垃圾了。她的一张满是皱纹的笑脸和那颗半截儿的门牙,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美丽的牡丹之都,之所以一天天文明靓丽起来,不正是像史玉梅这样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辛勤付出的结果吗?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还幸福地微笑着,不畏风雨、不惧伤痛。他们是菏泽最美的人!
这正是:雨中菏泽分外美,纤尘不染游人醉,辛苦城市美容师,致敬千万史玉梅。
新闻推荐
曹植在鄄城期间,正是他一生中最不开心的时期,也是他人生最为困顿之时。然而,在此期间创作的《洛神赋》《赠白马王彪》却成为他诗赋的代表作,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灿烂的文学
东晋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摹本,局部)■人文齐鲁璀璨山东□本报记者于岸青菏泽鄄城县旧城镇杏...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