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村的抗日传奇
牡丹晚报记者 仝志华 冯 锴 实习生 谭伟玲
在菏泽抗日战争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日人物和故事,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用鲜血捍卫民族尊严,用肩膀担起沉重的抗争。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是一个回民村,在抗战时期,该村的回民同胞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6月2日,牡丹晚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70年前这个村庄的抗战史。
18条枪打退日寇多次围剿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得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兆江对牡丹晚报记者说,如今的军屯村和解放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军屯村坐落在黄河大堤旁,如今已经看不到当年抗日的影子,宣传民族团结的标语在村里的墙上随处可见,宽敞洁净的街道、高大整齐的房屋,无不显示着村民生活的富足。
“我们是建立‘枪班\’最早的村庄。”谈起抗日,年已85岁的张兆言老人顿时来了精神,“为了保家卫国,当时我们村里成立了抗日武装,有18条枪呢!”张兆言的父亲张开举时任农会会长与 “枪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依托黄河大堤保卫着自己的家园。
“为了抗日,村中的男女老幼都动员了起来,就连我们这些孩子,也没有闲着。”今年已经85岁的张兆苏老人回忆,当时他们村成立了儿童团,他和一群小伙伴都是儿童团员,每天在村头站岗放哨,上路查路条。
“附近的村庄由于没有枪械,时常受到日伪军的骚扰和扫荡,而我们村有严密的组织,加上有枪杆子,多次打退了日伪军的扫荡,所以日本鬼子非常痛恨我们村。”87岁的张兆刚老人说,除了自卫,他们还经常到邻村支援。
那一年,村庄被洗劫一空
“日本鬼子多次扫荡,反而在我们村损兵折将。所以,他们越发想把我们村拿下。”张兆言说。
张兆言回忆,大概在1943年9月份的一天凌晨,日军纠集了大量伪军、汉奸,趁村民熟睡时偷偷摸摸进了村子。
由于之前对军屯村屡攻不克,日军入村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以泄愤。“能搬动的东西都让日本鬼子搬走了,牛、羊、粮食,甚至桌椅板凳都给搬走了,简直就像一群蝗虫。”张兆刚老人气愤地说,“当时我们村很多人家以做皮袄为生,结果所有的皮袄都被拿走了,甚至我晾在院子里穿了两年的一件单褂也被抢走了。”
“说起来又好笑又生气,我当时喂了两只麻雀,让我用颜料染成了红色,也被日本鬼子抢走了。”87岁的张兆美接过话头说,他当时还是孩子,回家后发现自己养的麻雀都被抢走了,还为此伤心了好久。
“张兆陨就很机灵,他从日本鬼子手里偷回来好几头牲口。”说起那时的事情,张开常说,张兆陨当时偷偷跟着抢掠后的鬼子汉奸走出很远,趁他们把牲口拴在树上到一旁休息的空隙,偷偷解开了绳索,牵了好几头牲口跑回家中。
村民曾掩护马本斋养病10多天
“马本斋曾在我们村养病,前后来过两回,都是我们村的村民给他打掩护,他才能安安心心地住下。”说起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张兆言等老人一脸的自豪。
“马本斋第一次到我们村时谁也不知道。”张兆苏回忆,有天早晨,早起的村民打开大门后,发现大街上有许多扛枪的人正在睡觉,吓了一跳,连忙紧闭大门。“当时都很害怕,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部队,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张兆苏说,后来才知道是马本斋的抗日队伍,他们是当天凌晨到达村里,怕惊扰了百姓,马本斋就下令部队在街上过夜。“真是人民的好队伍啊!”张兆苏等人感叹。
“马本斋第一次在我们村住了3天,第二次住了9天,养好病就走了。”张兆言自豪地说,马本斋在村中养病期间,是他为马本斋烧的水、端的茶,“那时我只有十四五岁,别的活轮不到,只能烧水端给马本斋,因此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了接触和交流。”
军屯村的村民以曾掩护马本斋养病为荣,而马本斋的后人也并没有忘记军屯村村民。“这个月8号,马本斋的儿子要来我们村探望,这让我们都很自豪。”张兆言激动地说。
建抗日小学,播抗战火种
军屯村的回民学校,前身是抗日小学,第一堂课就是在如今已91岁高龄的张开桃家里开讲的。
老人说,村里成立学堂,目的就是为了向村民宣传抗日,鼓舞民众的抗日热情。由于最初没有上课地点,张开桃就把家里两间屋子腾了出来作为学堂,他的哥哥张开先就是第一任老师。
“那时只有张开先一名老师,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第一批学生。”张兆言指着房间里接受牡丹晚报记者采访的几名老人说,第一批学生只有20多人,他们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明白了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道理。
“东方红,太阳升。麻雀飞出窝,公鸡走出笼。哥哥大,扛长枪;弟弟小,拿小刀。练本领,打东洋,救中国。日本人,战沈阳,王阿毛,运日本,汽车开到黄浦江,一车日本全死光。”张兆刚老人依然能熟练地背诵当时的课文。对于当时所学的很多内容,老人们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时学习抗日内容是要杀头的,为了糊弄日本鬼子,我们想出了许多对策。”张兆言说,鬼子和伪军三天两头就会去扫荡、检查,为了不让鬼子发现学习的内容,他们就把学堂搬进了村里的清真寺,“鬼子来了,我们就把课本藏在蒲团下,拿起经书朗读。”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爱家、爱国、爱民族的意识犹如一粒粒火种,深深地植入军屯孩子的心灵。
“从成立抗日小学到如今已经70多年了,学生和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学校变得越来越好,如今还有了三层的教学楼。”军屯回民学校第11任校长张广位说,村里共出了博士生6人、大学生160余人,抗日小学播下的科学文化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为村子的发展做着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打拐判死”刷爆朋友圈,你怎么看?菏泽律师就“法律与民意”命题展开讨论,部分不赞成“一刀切”
...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