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中奇葩佛汉拳
本报记者 通达
鄄城民风淳朴,千百年来有着习文练武的传统,拳种众多,流派纷呈,佛汉拳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既有朴实无华,直接干脆的技击实战套路,又蕴含着高深的佛学禅修理论。日前,记者来到鄄城,探访“佛汉拳”。
秘传佛汉,源自少林
佛汉拳亦称 “佛汉捶”,俗称“佛拳”。佛汉拳源自北少林。该拳具有少林武术的共同特点,又有它的独到之处,它与其他拳种兼容相通,与太极、形意等拳种的拳理拳法有相似之处。
鄄城县佛汉拳协会会长王亚军介绍:“佛汉拳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大通年间 (公元527年),成拳于明清时期,是寺内武僧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直到清朝咸丰年间(1861年),才由贾公云露传入民间。佛汉拳由第七代胜字辈传人马继允于上世纪60年代末传入鄄城,初在红船、临濮等地发展,后在城区及全县壮大。”
攻防一体,化打同步
周景正今年44岁,现任鄄城县佛汉拳协会常务副会长,是佛汉拳第9代传人,他自幼酷爱武术,16岁时经朋友介绍拜师学习佛汉拳。
“当时有朋友向我讲述了佛汉拳的一些特点,建议我去学习佛汉拳,随后在朋友的引荐下我接触了佛汉拳。”周景正告诉记者,佛汉拳区别其他拳种的特点就是攻防一体,化打同步,打法即破法,破法即打法,打法中含有破法,破法中含有打法,身法动作连贯一气,打、破同时奏效。“接触佛汉拳后,被它的攻防一体的特点所吸引,刚开始学时就感觉不可思议,每次看着师傅练时,都会感慨自己什么时候能练成师傅这样。”周景正说,当时都像“疯了一样”比着学,“冬天下雪,穿着单薄的练功服练习也不觉得苦。”
记者了解到,佛汉拳不仅仅在拳法上有独到之处,更注重武德的教育。
“师傅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周景正告诉记者,佛汉拳对他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精髓让他终生受益。
“佛汉拳与其他武术一样,在历代传承当中不但注重武技的传授,对佛汉拳习练者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并且对如何为人师,为师如何做表率都有明确的规定。佛汉拳提倡‘仁义为重,道德为尊’。”鄄城县佛汉拳协会秘书长贾海军告诉记者。
有序传承,迫在眉睫
“佛汉拳演练形式多样,适合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要。”周景正介绍说,因为它独特的技术要求和特有的运动形式,可达到身心并修。具体表现在:健脑提神,活血强心,松静健身,调气宜肺,腰动固肾,整动壮骨,愉悦心情,陶冶情操。
记者了解到,佛汉拳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由于种种因素,佛汉拳的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我在教育系统工作,经常接触学生。我将继续在学校挑选一些热爱佛汉拳、热爱武术的学生,通过辅导,把这门拳法传承发展下去。”周景正告诉记者。
“资金匮乏、重竞技轻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使佛汉拳的发展陷入尴尬境地,许多佛汉拳武馆相继停办,习练的人越来越少,部分老拳师年事渐高,一些绝技正在失传。故此,佛汉拳的有序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迫在眉捷。”王亚军介绍,今后协会将以弘扬佛汉拳为己任,将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加强对外交流,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国内外的传统武术活动和比赛,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佛汉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国乾傅成银)鄄城信用联社充分发挥畜牧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扶持产业化经营、结构调整、科技培训等,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畜牧业竞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